@C7210?:跳樓式的降溫與陰冷過后,陽光重新填滿四下的空間,顯得更加彌足珍貴,你幾乎都能聽見光與空氣溫柔共舞時發出的聲音。
上一篇《設計師成長自傳:從手機銷售到網頁設計師》聊到我受了刺激之后決定不再從事手機銷售工作,并開始了以網頁設計師為目標的摧枯拉朽式的自學歷程。今天的話題像是更豐富了些,除了學習方面的故事以外,還包括:
- 來自《DOOM 啟世錄》的啟示
- 第一個實戰項目
- 要學習,也要活下去
- 堅硬的現實與珍貴的激勵
以一本「Down & Dirty Tricks」起步,經過一段時間的案例模仿之后,雖然對于「網頁設計」這件事整體仍然沒有明確的概念,但至少在 Photoshop 的常規技術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看到其他期刊當中的設計案例也能大致揣摩出實現方法,無需完全依賴教程。感到自己在進步,這讓我很開心。
接下來的任務,一方面要繼續保持 Photoshop 的手頭熱度,鞏固和深入;一方面要擴大學習范圍,畢竟「網頁設計」有那么多「劍客」呢。
新目標是 Flash。我猜 Flash 很重要。因為那時幾乎每個網站、每個頁面的頂部和側邊欄都會被塞進一打炫目的動畫 banner;而一些藝術、創意相關領域的網站甚至完全是基于 Flash 實現的,動輒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的頁面加載時間非常霸氣。當然,這些也正是不久之后興起的 Web 標準化開發運動所重點批判的負面典型之一;但在當時,Flash 仍是網頁設計師所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 圖片來自網絡。
我選擇的上手教程是來自 Lynda.com 的教學視頻。為什么這次選擇這么重的形式?原因挺簡單的:Flash 是動的,我需要看它是怎樣一步步動起來的;靜態文檔教程或案例文件都無法滿足這個需求。
說起 Lynda.com,算得上是宗師級的教程視頻平臺,在那些年也推出了大量網頁設計相關的內容。她家的內容節奏很好,循序漸進,老師們的英語表達簡單易懂,沒有字幕也完全不成問題。近些年在市面上蠻少再出現這個名字了,更多的是一家家開放式在線培訓平臺;這些平臺里的內容確實多樣,價格也更親民,我個人在 Udemy 上買過不少,但總體感覺,在質量上相比于 Lynda.com 這樣的老牌平臺來說還是略顯欠佳。或許也只是自己在入門年代先入為主的印象罷了。
△?Lynda.com
其他一系列「必備能力」的上手過程大都保持著類似的節奏;我希望同時在多個方向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碎片化的初學期,盡早進入實戰化的練習階段。不過期間也犯過一些錯誤,譬如曾經花費不少時間去學習 Adobe GoLive - 或許如今很多朋友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同樣作為 WYSIWYG(所見即所得)網頁設計制作工具,GoLive 在功能上與 Dreamweaver 有很多重疊,當時已經逐漸退出主流舞臺;在選擇學習對象時沒有做好充分的了解工作,容易被盲目的主觀認知所驅動,這也算是門外漢常會犯的錯誤之一了吧。
△?圖片來自網絡。
那段日子忙里偷閑讀了這部傳記,連續兩遍難以自拔。書中講述了 John Carmack 和 John Romero 各自的自學與成長歷程,以及如何成立 id Software 并改變世界的故事。你或許對這些名字感到陌生,但對于「德軍總部」、「DOOM」、「Quake」這一連串如雷貫耳的游戲大作或多或少會有所耳聞,且不論關于 Carmack 大神本神近些年擔任 Oculus 的 CTO 并繼續探索 VR 世界的各種新聞。
△?id Software。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八零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里被「DOOM」和「Quake」浪費掉的個人時間著實不少,即使在后來的全民 CS 時代,我也仍然會一個人在網吧里和一票 bots 在 Quake III 里對戰。有機會通過這本書了解到這些游戲背后的創業故事,看到兩個約翰如何找到人生方向并全情投入其中,看到他們的特立獨行與自信自負,看到他們偷電腦、入獄、相逢恨晚、借用公司的設備在周末創業、集體辭職成立 id Software 工作室、相繼推出前無古人的游戲產品、一次次推動人類計算技術的發展...這些關于學習和創業的故事不僅讓我熱血澎湃,為我當時的自學狀態帶來了極大的鼓勵和共鳴,同時也真的像「啟世錄」一樣啟發我對自己在當時的狀況進行了分析:
- 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確保更專注、高效、有效的學習,而不只是每晚的幾個小時。
- 我需要通過實際項目,對自己在之前幾個月里學到的所有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實踐。
- 我需要在完成轉行之前確保一定程度的收入。
參考著約翰們的故事,我碰巧想到了一個能同時滿足以上三點需求的方法:
正式辭掉「賣手機的」這份工作,同時說服公司由我作為外包重新設計制作一個官網,并付我報酬。
拿定主意之后立即辭職,并和老板談妥了新官網相關事宜,報酬是一千塊錢。不再是一個「賣手機的」了,心里很開心,但也無法踏實:畢竟還沒有完整實現「轉行」這個目標;相比于任性爽快的自學,真正的問題恐怕還在后面。
不過眼前的首要任務是制作一個新官網。自學了幾個月,我還不具備從零開始設計一個完整網站的能力,對于今后幾年才逐漸學到的設計流程與相關方法論則更是聽都沒聽說過。跑去書店買來一本引進版的 Photoshop 網頁設計書,全彩印;記得很清楚,64 塊錢,放到現在也不算便宜;書中提供了大量的頁面設計案例,而且針對每個案例提供了關鍵的設計技術指導。我選擇了一部分在風格上可能適于數碼產品展示的,編上號,跑去前東家,捧著書給老板逐一評估,最終確定兩到三個,圈出其中最值得采用的模塊,留作下一步整合。
寫到這里,我自己也笑了。各位朋友們,如今的你我都是行家里手,而我們在面對一個個「老板需求」時最常所采用的「以競品分析為主要驅動力」的「設計方法」,和我在十四年前作為一個野路子門外漢的做法,又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接下來正式上手頁面設計,或是說,臨摹;包括首頁、商品分類與列表相關頁面、商詳頁、公告列表與詳情頁等等,實際上并不算多,畢竟只是承載靜態內容的展示型官網。期間有兩點最重要的心得:
- 在實際的網頁設計項目面前,之前幾個月里所有碎片化案例學習的意義,僅在于幫助我掌握了工具本身的基本使用方法。所謂「創意風格」,「視覺特效」,在「網頁設計」這種動物面前似乎不像我所設想的那樣至關重要,有時甚至找不到存在的位置感。譬如對于文本內容,完全不需要進行各種夸張的樣式處理,但文字自身的大小、深淺、擺放位置及段落距離等等卻會對頁面整體的「感覺」產生巨大的影響。我不知道這種「感覺」和背后的原理具體是什么,只覺得這里或許很有門道。
- 開始體會到「設計模式」或「組件」的概念,感知到有這樣一些具有復用性的東西;它們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會時不時地出現在不同的頁面里,有些類似于過去在編程課里學過的「對象」和「實例」。我試著用 Photoshop 那時剛推出的「智能對象」功能做了些「母版」出來,發現有助于效率提升。
在頁面實現方面,則又拿出了畢業設計時魔改進銷存系統的能耐 - 從一本 Dreamweaver 教程中搬出一套與設計方案最為接近的電商類網站前端代碼,剝離所有的動態語言,僅留下 HTML 框架,然后把切圖一片片塞進去,填充靜態文本內容,同時調整樣式。
當時對于 CSS、語義化、內容樣式分離等「標準化 Web 開發方式」完全沒有概念。手邊的案例代碼仍是基于布局,所有的樣式及腳本全部寫死在框架與元素當中,我自然認為這一切都理所應當。調整工作最為磨人,一方面要現學現賣地運用著各種蹩腳的技巧來調整布局,時常需要重新切素材以適應布局方式的變化,一方面在靜態內容和樣式代碼上也產生了大量的重復性勞動,修改成本極高。
△?這樣的示例如今已經很難找到了。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覺得自己在做著一件非常酷的事情,畢竟那是在真正制作一個網站;我可以連續幾個小時心無旁騖的對著著一堆亂七八糟的 HTML 代碼搗鼓來搗鼓去,手邊是充足的可樂、速溶咖啡與香煙,耳邊是來自 Alice In Chains 等泥濘之音的持續轟炸 - 那些 Grunge 音樂極端黑暗避世,同時又極酷 - 所有這些都讓我感到自己仿佛正在破爛的車庫里做著創業 - 卡馬克他們當年寫 DOOM 時大體就是這樣嘛對不對。
△?Alice In Chains。圖片來自網絡。
我知道所有這些無與倫比的快感,在整整十四年后的如今,在這個與「粗糲」絕緣的精致年代,在自己早已習慣于藏身在一間間咖啡店或圖書館里做事的境況下,是再也無法尋找到的;但明明寫到此處心里仍有一團熾熱的像是叫做「渴望」的東西在燒著,是怎么回事。
辭職后,每天除了花費幾個小時去搗鼓網站以外,仍有大把時間可以用來保持學習節奏,這就是裸辭的好處。
我不大睡懶覺,每天上午通常用于深入學習 Flash,結合 ActionScript 做些比較復雜的動畫案例;Illustrator 也是在那期間逐漸從生手開始入門;下午往往會先背著個相機四處晃蕩,隨便拍些照片回來作為 Photoshop 手頭練習的素材;接下來則是幾個小時的「網頁設計師工作時間」,如前所述。
△?典型的手頭練習。
通常工作到到晚間九點左右,然后出門去接女友收工。與我的狀況類似,她在那段日子剛剛辭掉安安穩穩的語文教師工作,開了一間屬于自己的衣店。
「這是更想做的事。」
她的理由大致如此。我顯然不會反對 - 同樣是能折騰的人,心中有不一樣的光亮,不安及不滿于現狀,一定要去嘗試在自己向往的道路上硬著頭皮莽撞前行一番才肯罷休。我通常會帶著一杯珍珠奶茶等她打烊;深冬晚間,奶茶易冷,揣在懷里,既保溫,又能讓自己在路邊等待的時間里不至于凍到胃疼。
日子如此一天天過下去。畢竟經歷過將近一年收入還不錯的工作狀態,生活方式早已不如大學時那樣節儉。裸辭時剩下的幾千塊錢扛不住許久;兩千多的相機買回來了,大量的香煙咖啡可樂等消耗品從未間斷,中山公園旁邊的兩室戶房租再隔三差五地交一交,積蓄很快就見了底。當我發現所剩的錢僅夠買一袋饅頭作為接下來一整周的食物時,我猜可能需要向現實稍稍低頭,去干些老本行才行 - 我不再是「賣手機的」了,但這不妨礙我做相關的副業,至少要活到成為網頁設計師的那一天對不對。
于是問女友借了一千塊錢,連同網站項目掙得的一千塊錢報酬,共兩千作為本金,去聯系之前認識的一票數碼產品代理商,進貨掛淘寶。正如在「第一代觸屏智能手機」里提到過的,當時的數碼配件利潤率極高,況且我的本金連一臺手機都進不到,于是拿了一批在當時還不多見的智能手機藍牙游戲手柄、PSP 航空鋁保護殼一類。2005 年的淘寶尚未做大,同類賣家少之又少,且多數是我從前的下家;我可以從最上游進貨,價格優勢很大,因此貨跑得很快,現金流立刻動了起來。
因為每周會有那么一兩天陪女友到服裝市場進貨,我就順便拿些很酷的貨車帽一并掛在淘寶店賣。同樣,那時競爭并不激烈,只要價格不離譜,很快就會脫手,利潤率在 200% 以上;一些款式非常棒的舍不得賣掉,就留給自己,直到現在還藏在衣柜里面。
網站好歹做了一個出來,各種習作也積累了不少,自認為不能算一窮二白了。加之生活資本在短期內還算周轉得起來,節奏不壞,于是著手找工作,目標是成為一名真正的網頁設計師,完成轉行。
那是 2006 年初。當我實際去看網頁設計師的招聘信息時,才發現自己還差的太多太多,嚇得我腦子嗡嗡直響。
專業背景無效,實際經驗約等于沒有。大中型公司的機會完全沒得看,不用說兩三年起步的經驗要求,有些甚至連職能要求里面的信息我都看不懂。于是聚焦在小型創業公司;多少有些起色,至少可以獲得一些面試機會。
背包里不再是賣手機時用來發放的傳單,而是一打求職簡歷。我去過那些寄居在群租房里的只有兩三個程序員的「互聯網公司」;去過號稱曾志偉投資的娛樂公司,與一位滿頭銀發的用著 Mac 的老阿姨「交流設計」;去面試過朋友介紹的廣告公司,在那么漂亮的巨鹿路上,光鮮精致的人們又讓我想起了「決定不要再賣手機」的那個下午。
無一例外,全部被拒。
那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體驗到什么叫做「眼前一片漆黑」。在堅硬的現實面前,才懂得什么是差距。隨著接下來一次次面試不出意外地全部碰壁,之前幾個月里所有支持自己自學的熱情幾乎徹底熄滅。繼續找工作?該怎樣找?回去繼續學習?該如何學?沒有學科專業與背景經驗的死結怎么破?還要學多少東西才能達到最基本的招聘要求?全然不知。
一時間,所有的努力,連同轉行這件事本身是否正確和有意義,我都不那么確定了。我甚至在考慮要不要重新回去做一個「賣手機的」,就那么正正常常地上班工作,安安穩穩地掙錢度日,就像所有人那樣,又有什么不好。
一次陪著女友去進貨,我們狼狽地拎著大包小包,坐在服裝市場門口的小店里吃老鴨粉絲湯。人在疲憊時,能量大概不足以支撐意志力。我一邊吃一邊忍不住難過起來,和她說起我所有的沮喪和困惑。我猜那時我真的已經開始進入徹底的自我批判狀態,真的幾乎要決定放棄轉行而安穩地走些常規道路才好。
眼前這個為了能開一間屬于自己的衣店而辭掉教師工作的姑娘,對我說了一句令我此生都不會忘記的話:
「老鷹從來都是自己在天上飛的,可能艱難危險,但也精彩,只有小雞才在地上扎堆呢。」
寫到這里,又已淚目。這句話不僅在當時給到我彌足珍貴的激勵,讓我打起了精神,決定一條路走下去決不回頭,同時也在之后所有這些年里給了我巨大的影響,使我在遇到任何「扎堆」或「茍且」的境況時,都會條件反射一般地警惕起來,雖然有時可能會警惕過頭。
在那整整十年之后,我們走完了戀愛與婚姻的旅途,成為彼此的前任。但 2006 年初她在我最為沮喪和無力的時候對我說的那句話,讓我無論到任何時候,只要一想起,便會如此時此刻這般心存感激。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Beforweb」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熱評 資深咸魚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