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貝殼新裝修業務的設計中,針對“投影”這一特殊情境進行了一系列場景化體驗設計的實踐。當初次面對這一特殊場景的設計時,真的是瞬間頭皮發麻,不知道從何下手。因為投影場景比較特殊,業界內也少有參考,需要我們從 0 到 1,探索出一套嚴謹、合理的設計規范。
那么,設計師怎么才能做好這類創新場景的體驗設計呢?這需要我們深入線下考察真實的情境,洞察使用者的情況(人)、周圍的環境(地)、使用者辦事的流程、以及行為的動線(事)等。只有透析線下場景,接地氣的解決使用者痛點,才能打造出真正滿足需求的體驗。
圖 1 場景化體驗三要素
說到“無線投影場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錯,就是會議室里播放“劈劈踢”的無線投屏場景。
首先來明確一下設計要面臨的挑戰點:
- 使用場景是什么樣的?
- 使用者是誰?
- 現存問題是什么?
1. 使用場景是怎樣的?
在貝殼新裝修的業務中,有一個核心使用場景:裝修管家要定期向管理者匯報裝修工地的進展和問題。他們需要在會議室里,把 PC 中臺系統的數據管理界面,通過無線投影呈現在幕布上,裝修管家邊看邊向管理者匯報。
圖 2 投影設計核心使用場景
2. 使用者是誰?
業務管理者與裝修管家就是這一場景的使用者。
裝修管家在整個裝修流程中負責對工長、設計師、主材廠家等團隊人員的協調工作,確保項目進度的正常進行,以及定期巡查工地現場,上報工程進度及現場問題。
業務管理者主要負責管理管家、制定施工管理流程,對于裝修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管家需要通過幕布上的內容呈現,突出重點,提高效率,準確且又快速的完成匯報。管理者需要通過觀看投影幕布,再結合管家口述的匯報內容,快速的抓住重點,并能直觀的總覽整體情況。
圖 3 管家/管理者訴求
3. 現存問題是什么?
圖 4 改版前投影展示效果
上面這張配圖,就是在會議過程中記錄下來的投屏效果。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出很多問題,比如:
字號偏小:在投影場景下,由于用戶的觀看距離和屏幕尺寸都被大幅放大,導致文字視覺效果偏小,PC 中臺系統常用的 14 號字不再適用。
顏色看不清:由于無線投影儀會損失一部分清晰度,所以對顏色的識別度較低。灰度文字看不清,導致文字層級區分失效;背景色看不清,導致界面分區設計失效;斑馬行看不清,導致 table 信息定位困難。
界面信息冗雜:對管家來說,無法快速找到正在匯報的施工單、匯報重點信息在 table 中不突出;對管理者來說,不知道應該關注哪些工地、缺乏數據總覽。
因此,基于裝修管家向管理者匯報的使用場景,結合使用者的特點和痛點、以及現存的問題,我們展開本次投影場景的設計研究,從實際場景出發,來解決使用問題。致力于為使用者提供看的清晰、看的高效的使用體驗。
我們在 PC 中臺系統中,根據實際使用需求和投影場景特點,定制設計了一個新的頁面,同時滿足投影和 PC 的使用。并建立了一套匹配該場景的新規范,為后續此類場景的設計提供依據。
針對“字號偏小、顏色看不清”的問題,我們在表現層中進行了設計規范的探索。針對“界面信息冗余”的問題,我們從結構層和框架層梳理了界面的信息結構,既能符合管家的匯報邏輯,實現匯報提效。也能令管理者快速的了解匯報內容,并抓住重點、實現信息總覽。
我們從字號、顏色、信息架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介紹。
圖 5 解決現存問題的 3 個優化方向
1. 字號
我們在為電腦和手機外的電子信息載體做設計時,可能會經常面臨無案例可參考的局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跳出常規思維,想一想在這個場景下最常用的產品是什么。即使它不是常規的互聯網產品,同樣也能為我們提供參考。
切入點
經過一波調研,投影場景下字號的定義,以投影場景中的成熟產品 PowerPoint 為切入點,我們找到了投影最小字號的計算公式。
圖 6 投影場景最小字號計算公式
當我最初看到這個公式時,也非常迷惑,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因此先去嘗試理解它的原理。就像下面的圖片表示的一樣,投影最小字號等于電腦端常用字號與會議室的觀看比例、電腦觀看比例、顯示器大小比例幾個參數的乘積。
圖 7 計算公式原理
其中,顯示器屏幕系數、投影幕布屏幕系數可以參考下表:
圖 8 系數參考表
數據測量
在確定了公式后,我們進行相應的數據的測量。
首先,測得“會議廳長”的數據為 7 米↓
圖 9 會議廳長數據測量
測得眼睛距離電腦顯示器的“觀察距離”為 0.5 米↓
圖 10 觀察距離數據測量
其次,調查明確了“投影幕布尺寸”為 120 英寸、“顯示器尺寸”為 14 英寸。
然后,根據“投影幕布比例 4:3”、“顯示器屏幕比例 16:9”的比例關系,對照上文屏幕系數參考表,得到“投影幕布屏幕系數”為 1、“顯示器屏幕系數為 0.79”。
最后,我們再將測量的數據代入公式計算。
圖 11 數據代入公式計算
結論
在電腦顯示器尺寸 14 英寸 16:9、投影幕布尺寸 120 英寸 4:3 的情況下:
會議室廳長為 6 米時,投影最小字號為 16px;
會議室廳長為 7 米時,投影最小字號為 18px;
會議室廳長為 8 米時,投影最小字號為 20px;
在這要里特別注意的是,上述公式推導出來的理論值是最小字號,這并不代表我們在最小字號以上可以無限放大。在保證能看清內容的情況下,字號的選擇以較小為優,以保持克制的原則。
2. 顏色
要解決投影場景下顏色看不清的問題,我首先思考這樣兩個點:滿足什么條件的顏色才能被看清?看清與看不清的邊界在哪里?有了能看清的范圍,明確了看清與看不清的邊界后,我們如何選擇使用的顏色?
概括來講就是兩個問題:
- 如何檢驗顏色的可讀性?
- 如何定義顏色的值?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繼續進行下一步的探索研究。
如何檢驗顏色的可讀性
- 「WCAG 標準」
WCAG(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內容無障礙指南,定義了如何使殘疾人士更方便地使用 Web 內容的方法,遵循這些建議也可讓普通用戶更容易訪問辨別看到的內容。
該標準發布自 W3C(萬維網聯盟)。W3C 是 Web 技術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國際中立技術標準機構,發布過 200 多項 Web 技術標準和實施指南,一直指導著 Web 領域的發展。
圖 12 WCAG 標準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WCAG) 2.0 中有明確指出:
AAA 級別中:普通文本與背景色要符合至少 7:1 的對比度。
AA 級別中:普通文本與背景色要符合至少 4.5:1 的對比度。
WCAG 標準則可作為檢驗文字顏色可讀性的依據。我們使用的文本顏色與背景色之間的對比度,只要滿足上述 WCAG 標準的建議,就能確保被清晰識別。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得到對比度值呢?
- 「WebAIM 工具」
今天跟大家推薦一個能得到文本與背景色對比度值的小工具:WebAIM。
百度搜索:color contrast。第一條就可以找到。
圖 13 百度搜索 color contrast
使用這個小工具很簡單,在 “Foreground Color(前景色)” 中輸入文字顏色,“Background Color(背景色)”中輸入背景色,即可在 “Contrast Ratio”中得到對比度值。
圖 14 小工具 WebAIM
通過這個工具得到的“對比度”值,再參照 WCAG 標準,即可判斷文字顏色能否被看清。
- 「結論」
通過上述 WCAG 標準,我們得知,普通 PC/移動端產品設計中:
主要文本與背景色對比度要至少達到 7:1 AAA 級別對比度;
次要文本與背景色對比度要至少達到 4.5:1 AA 級別對比度;
而在投影場景設計中,情況又有所不同。無線投影儀損失一定的清晰度,造成對顏色的識別度較低,且投影場景設計的字號已由 14 調整至 18。針對投影場景的特殊情況,設計團隊參考 WCAG 標準,并反復的進行了嘗試,得出如下結論:
投影場景產品設計中:
正文文本、標題和背景色之間應保持在 7:1 以上的 AAA 級對比度。
次文本、輔助色文本與背景色之間應保持在 3:1 以上的 AA 級對比度。
界面分區的灰色色塊、背景色、tab 色應保持 1.1:1 以上的對比度。
因此,通過上述檢驗文本可讀性的結論,再結合 webAIM 小工具得到的對比度值,如此就解決了如何檢驗文本可讀性的問題。
如何定義顏色的值
- 「色彩模式」
一直以來,設計師們常用的顏色以 RGB 模式,十六進制顏色碼為主。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十六進制顏色碼,在調整顏色時是沒有預期的,老司機們也難以通過“#FFB6C1”這幾個字母和數字的組合,辨別出它究竟是個什么顏色。而且還很難記憶。
圖 15 RGB 模式/十六進制顏色碼
因此,我們棄用 RGB 模式,而采用 HSB 色彩模型進行顏色的定義。
圖 16 HSB 色彩模型
H:色度用于調整顏色,范圍在 0°-360°之間。
S:飽和度是指顏色的強度或純度,范圍在 0%~100%之間。
B:亮度是顏色的明暗程度,范圍在 0%~100%之間。
該模型更便于設計師在調整色彩時對于顏色有明確的心理預期,同時也方便團隊之間的溝通。
- 「定義顏色」
因為黑色系文字顏色 H 和 S 的值都為 0,我們通過 B 值來選擇需要的顏色。將 B 值由 0-90 的 10 個代表顏色依次列出,根據前文所述的文字顏色檢驗標準,B 值 0-50 是滿足對比度要求可用的,而 B 值 60-90 的則不可用。
圖 17 顏色枚舉
B 值 0-50 的顏色中,B 值為 0 的被首先棄用,B 值為 0 的顏色即純黑色。自然界中幾乎沒有純黑顏色的東西,因此在設計中使用這種顏色給人的感覺不真實,視覺上也太亮。
因此,我們選擇 B10 的顏色作為主文本色,用于版塊標題、tab 名稱、表格文字等主要內容。為了保持對比和文本層級,次文本色,跳過 B20 的顏色,選擇 B30 的顏色,用于提示、面包屑等輔助文字信息。同理,B50 的顏色,則用于占位文本色、失效色。
圖 18 顏色選擇
3. 信息架構
在解決了表現層看不清的問題后,這一部分,我們結合實際需求,從框架層、結構層來解決界面信息架構的優化問題,并進行了優化池的梳理:
圖 19 優化池梳理
- 「最終效果展示」
優化前:
圖 20 優化前效果圖
優化后:增加了數據指標總覽↓
圖 21 優化后-數據指標總覽
按照管家匯報內容進行信息分區劃分↓
圖 22 優化后-信息分區劃分
將列表信息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使用紅黃燈標簽聚焦重點工地↓
圖 23 優化后-紅黃燈聚焦重點工地
優化后的設計,既符合管家的匯報邏輯,又滿足了管理者的關注重點,同時也徹底解決了看不清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止一次面對這種定制化、針對性的場景體驗設計需求,除了投影場景的設計外,在面向老齡用戶群體進行包容性設計、以及特殊智能硬件設計的時候,以上研究也具有借鑒意義。
場景化體驗設計研究給我們的啟發在于:要想讓設計更好的服務于業務、產品、助力問題的解決,必須深入了解實際情境、真正的去關心使用者,并且不斷進行嘗試、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楊臻《PPT 要你好看》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貝殼KEDC」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2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