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用研新人來說,可能非常渴望掌握某些研究思路或方法論,但是這篇文章主要想從更基礎的層面切入,和大家聊一聊“規范化”,明確用研項目中的規范流程和角色職能。
有同學可能會問,為什么需要規范化呢,規范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工作的自由……但是,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的成長,沒有規范或是缺失了某些成長中的范例,就很容易迷失了方向;一個項目,特別是需多方合作的項目,沒有規范就很容易出現重復、疏漏、矛盾等問題;一個部門,沒有了規范,更是無法保證運行的質量和效率。
在接受“規范化”的洗禮之前,我們先梳理一下“規范化”對個人和團隊的意義:
- 明確角色,合理分工。明確團隊成員的角色及工作內容,有利于個人明確職責,有利于團隊協調及合作。
- 明確標準,保障質量。明確各角色的工作職責及各流程的交付標準,有利于個人提升各模塊的專業技能,有利于保障團隊的項目質量。
- 規范流程,提高效率。明確標準的項目流程,有利于個人的工作準備及落實,有利于團隊成員的工作流轉,提高團隊工作效率。
在用研項目中,“規范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職能規范和流程規范。
一個用研項目主要由項目負責人、研究團隊、執行團隊、職能團隊四方共同完成,而每個團隊下有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有明確的分工,具體人員構成和工作內容見下表:
當然,不一定每個項目都有那么多角色,例如我們目前的團隊主要有項目負責人、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等角色,這就需要團隊成員兼顧其他工作內容。了解自己的項目角色、明確工作內容,是項目正式開始前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只有這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才能做到張弛有度、游刃有余。
在確定自己的團隊定位后,我們來看一下項目的主要流程:
從需求溝通到項目決算,一個完整的研究項目共有 12 步,每一個流程都有明確的工作內容和交付目標,具體是怎樣的呢,接下來為大家逐一介紹。
1. 需求溝通:
- 溝通中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
- 關注需求的提出者、背景等,對需求進行初步判斷和評估
- 確保雙方認知一致(如對名詞的解釋)
2. 需求拆解:
關注增值服務,保證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3. 需求確認:
- 與業務方確認:每個環節都需與業務方確認需求,確保需求完整、認知一致
- 與團隊負責人確認:與團隊負責人有一致性結論
- 需確定項目的資源(人力、時間、物質)投入、項目流程、排期計劃等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分為探索、描述和解釋。說明研究課題對實踐的價值,需要研究員對研究課題有清晰的認識。
研究內容:對研究課題的具體分解和細化,有利于后續選擇研究指標、設計問卷等。
研究方法:包括案頭調研、實地調研、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需根據研究目標、時間、成本等方面選擇具體的分析方法。
抽樣及配額:需要說明研究的總體、抽樣方法、樣本規模大小及樣本準確性程度的要求等。
成本:考慮人力、時間、物資、渠道等方面的成本,確保研究各階段的工作能順利進行。
時間規劃:每一階段所分配的時間要合適,還要留一點余地,研究設計和準備階段需多安排一些時間。
預算內容:需考慮人力成本(人數、時長、資源等)
- 協調團隊的有效保障:做好人力成本預算編制;有明確分工;有規范化流程
- 團隊合作的法寶:流程規范標準化、商務禮儀
1. 督導職責:
- 主控督導:資源掌控和分配
- 現場督導:現場執行
- 質控督導:校驗用戶、問卷、數據等
- 數據督導:數據處理
分工:數據處理—數據督導;數據預分析—助理研究員
注意事項:
- 報告滿足原始需求:報告、方案、提綱的思路是一樣的,都需要滿足原始需求
- 報告具有延展性:在不同品類/產品線有效(橫切面/對比);可預測趨勢(縱向、拓展性)
以上是總結出來的項目流程 12 步,根據不同的項目類型和規模,步驟可能也會有所差異,但是核心思路是一致的,這里拋磚引玉,僅供參考~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將“規范化”的思想扎根在實踐中,明確自己的項目角色和崗位職責,嚴格要求自己,提升團隊效率,提高項目質量~
歡迎關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2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