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音樂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在美國南加州,大家通常會按照3個步驟來靠近這個夢想:第一步,在車庫里組一個搖滾樂隊,第二步,設計帥氣的海報和周邊,第三步,簽約廠牌發唱片。
但是無論如何 ,Dan Kuhlken 和 Nathan Goldman 都從未真正走到第二步,也許他們從來就沒有這樣的計劃。
31歲的 Kuhlken 和32歲的 Nathan 現如今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大學時代兩人就開始涉足平面設計領域,不過同樣擁有過搖滾樂隊的他們原本計劃給自己設計的海報,最終成為了洛杉磯 Troubadour 音樂節的宣傳海報,此后人生開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們的設計還受到了 Dave Mathews 閱讀、Black Keys 和 Phish 等樂隊的青睞,穩定的設計業務使得這個初創的樂隊,最終「誤入歧途」變成了如今著名的設計工作室 DKNG 。
如今 Dan Kuhlken 和 Nathan Goldman 如愿以償地出名了,不過和計劃不同的是,他們沒有以音樂人出道,而是在設計師的圈子里成為了明星。
兩人經常會分享他們的人氣作品背后的設計過程,DKNG 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但是整個工作室始終只有他們兩個人。不過,和他們當初做音樂的時候一樣,Kuhlken 和 Nathan 還是習慣保持低調,沒有到處出席活動參加派對,日常只是來往于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地的工作室之間,默默地做設計。
努力奮斗,維持這個只有2個人規模的小團隊,保持精簡,擁有完整的控制權,這是Kuhlken 和 Nathan 的堅持。99u 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專訪了這兩位不愿意擴大工作室規模的著名低調設計師。
Q = 99u,DK = Dan Kulkhen,NG = Nathan Goldman
Q:Dan 大學學的美術,而Nathen 你大學學的電影,這些學習背景對你們現在的設計業務有足夠的幫助嘛?
DK:繪畫和美術需要天賦,也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磨練技巧,這是我學習平面設計的時候意識到的。成為大師或者臻于完美是幾乎不可能的,我每周都在學習新的東西,這個領域像深淵一樣探索不到盡頭。Nathan 則是一個出色的設計總監,我認為他至少從電影中獲益匪淺。
NG:我從電影制作中學會了使用敘事來引導用戶思路的辦法。另外我學會了合作,就像電影制作一樣,我們需要和不同的人與團隊進行合作。
Q:早年間為什么會對演出海報那么癡迷?
DK:我們對于海報的熱愛始于 Scrojo,圣地亞哥音樂會上的所有的海報基本都是他制作的。我媽給我發了一篇關于他的文章,到那時候我都不知道,設計海報都可以當作事業來做。很快他就成為了我的偶像。巧合的是,Nathan 告訴我說服務于 Troubadour 的某個藝術家要走了,然后我們慢慢意識到,其實我們可以填補這個空缺,像 Scrojo 那樣成為海報設計師!當時 Nathan 比我更喜歡平面設計和插畫藝術。之后,插畫和海報就徹底點燃了我們的激情。
NG:最初我們對于海報的熱衷還是源自于它的必要性。我和 Dan 是樂隊成員,需要使用海報來宣傳自己的樂隊。
Q:你們是怎么能夠一起共事這么多年而不發生矛盾的?
DK:絕大多數富有創造力的人都比較敏感。幸運的是我們是發小,也是好朋友,我們很清楚我們說話的時候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想要達到目標,我們總得更加堅韌一點。在長達10年的職業生涯當中,我們一路上肯定是有顛簸和挫折的。不過即使是在不同的地方,我們每天也要互相發20多封郵件,每天至少2次電話。最難的事情,始終是誠實,是不傷害對方的感受。
NG:我們仍在學習如何正確分享觀點并批評。在這一點上,我們現在知道對方會在意或者批評哪些點,并且提前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改。為了做到這個樣子,我們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
Q:面對批評的時候,你們是如何同本能上的抵觸心理進行對抗的?
每當出現分歧的時候,我都盡量去傾聽,因為我意識的到這可能是我沒看到的問題,或者我出錯了,又或者我沒有注意到全部的信息。我們知道我們自己在探討什么,這并不涉及到對錯。我們會留下足夠的空間,來重新審視它,這能讓批評更加有價值。
NG:批評是幫我們探索出更加優秀設計的必由之路。如果你連續好幾天一直在奮斗一幅畫作,等你放下筆,立刻有人將它噴的狗屁都不是,這是非常難以令人接受的。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畫好之后一兩天之后再回來看,你會處于不同的狀態,用不同的視角,這個時候再聽到批評就不會覺得那么刺耳了。
Q:如果你們存在分歧并且雙方都堅持認為自己是對得,這種情況下要怎么處理呢?
DK:我們有時候會非常堅持自己的看法,這個局面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說服對方了。我們從來都沒有客氣地說「你的想法簡直瘋了,但是這沒問題」這樣的話。我們始終是通過更長時間的對話和溝通來盡力達成共識。
NG:我們對于對方都有足夠的信心。
Q:說實話,我對于你的作品贊不絕口。很多人認為你們的作品沒有明確的風格,如果你們沒有清晰的風格線索,那么DKNG 的設計原則是什么呢?
DK: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為客戶創造獨特的視覺風格。
Q:當然,很多設計工作室都是這么說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真正獲得客戶的青睞呢?
DK:很多時候,客戶會向我們展示他們他們的想法,有時好有時壞。還好我們對于自己的概念設計很有信心,當他們對于設計有非常具體要求的時候,我們會拿出我們的概念設計。我們會仔細傾聽他們所有的陳述,認真參加每一次的溝通會議,逐個審視他們已經擁有的全部的設計和素材。
NG:我們有一個共享的Dropbox 帳號,我們會將搜集的素材和客戶所提供的資料都放到其中,并且將足夠多的內容通過情緒板呈現出來。之后,我們會逐步整理出初始的概念,相應的說明以及其他的內容文本。最終,這份文檔可能會演化出三個不同版本的獨立的概念設計。有時候,我們會為用戶展示這些研究,同時將市場上其他的同類設計作為參考,給他們提及。這種探討和展示在很多時候會很深入。
DK:許多和我們相似的團隊會在這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不過我們的時間很寶貴,通常每個項目我們都需要在3周內完成。
Q:作為富有創造性的設計師,你們是怎么規避自負,放下身段去為客戶創作?
DK:我心中始終會提醒自己客戶的存在,任何時候。是客戶需要我們來設計,我們是在需求下完成設計,即使在這個過程中一定程度地放下自負。有的時候,這樣是值得的,保持優雅不要太粗魯,當然,價格也得合適才行。只不過某些東西,我們自己并不會放到作品集當中去,僅此而已。
NG:客戶付錢讓我們和他們一同工作,我覺得我們應當給出他們應得的意見和設計,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彎下腰,然后說「我們會給你想要的東西!」這是合作的態度,也是別人找到我們的一部分原因。有時候,我們會為自己的想法發聲,而客戶也會聽取我們的意見。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客戶付款讓我們做設計,他們也不想讓步,我們對通常會對自己說「讓他們高興下吧」。很多事情其實談不上對錯,更重要的是怎么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Q:你倆設計過海報,做過包裝,做過教程,還在 SkillShare 上開課,你們要做的事情如此之多,怎么能夠保持專注,并且讓客戶清晰地知道能找你們做什么?
DK:雖然看上去很多,但是我們始終是圍繞著向大眾展示我們所做的內容來進行的。我們的作品集很長的時間以內展示的都是海報設計,盡管我們也做其他的東西。當然,我們會將我們最喜歡的、最想做的東西展示出來,因為我們還想做同類的設計。這種方法確實奏效了。不過,演出海報這種東西已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們如果繼續堅持在這個領域當中待著,就會失業。所以我們一直在探索新的路徑,好在平面設計和插畫的世界是非常廣闊的。比如我們最近開始做包裝設計,未來幾年內,你可能會在我們的作品集當中看到更多這個領域的設計作品。
NG:無論是開課還是分享,我們都會盡量維持住整個內容的水平和質量,確保重點清晰,并且我們會通過策劃,盡量改進和提升作品質量,靠近我們想要去的方向。
DK:我們正在完善我們自己的品牌。5年后的世界我們無法預測,我們也不希望在一棵樹上吊死。當你看到我們今后的變化,就會明白的。
Q:對于你的業務方向,你們更重視哪方面,是掌控性還是成長性?
NG:兩者兼而有之。我覺得「平衡」是一個很好的詞。在成長上,我們很渴望。但是我們不會聘請一大堆設計師,我們試圖摒棄這個可能性。我們更加關注不同的領域,看我們能力范圍內能夠做哪些調整。我們不可能同時在所有的領域內前進。
NG:「笑」我們沒法給你一個更瘋狂的答案,比如我們想要一架私人飛機并做全球巡回演出之類的。
DK:我想簡單點說這個事情,我們不想雇傭員工,并且讓他來做我們之前做過的事情,我們不想成為全職經理。我們想成為插畫師和設計師。我們不想創造一個龐大的公司,這是為了讓我們能像個人一樣充實而正常地生活。
Q:你們經常分享視頻,展示插畫背后的設計過程。為什么要這樣呢?
DK:其實視頻分享原本是一個實驗。我們知道其他人也做類似的分享,不過我們很高興別人喜歡看我們的視頻。這些視頻成為了我們營銷的一個部分,我們之前發布「Explosions in the Sky’s mammoth」這個海報的時候,開始還沒人關注,視頻發出去之后,海報很快售罄。這個事情是個轉折點,讓我意識到產品的營銷策略需要借助這些手段。
NG:不能媚俗,但是也要和同行多溝通。分享過程這種慷慨的方式很讓人驚訝,我們因此也愿意同人分享。有人會問,這樣做會不會帶來模仿者,并且讓我們因此面對競爭而有所損失?我覺得不會,我們很樂意展示設計的方法,并且我們對于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Q:我也不覺得創意的過程應當被雪藏。
NG:確實,我也不這么認為。我們工作中依然有一些不能拿出來分享的東西,但是這些創意和技法不在這個范疇內。其他人能夠從這些分享中汲取營養,并且最終融入自己的風格,并且最終影響到他們的職業生涯。
Q:你覺得設計領域有什么東西討論的過多了?
DK:規則。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情,要怎么完成,等等等等。通常人們認為規則規定了我不應該這樣生活,所以我不能成為專業的設計師。很多人問我如何走到今天這樣,我的回應是「我說的所有東西都和你想要的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每個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我的經驗并不一定適用于你。我們所說的規則除非是非常廣泛地適用,否則根本沒有意義,并且太有欺騙性了。
NG:設計和藝術領域和其他領域并不相同,你沒法像成為醫生一樣,上學,考證,然后上崗。別人的某些經驗對你而言可能有用,可能沒用。你需要一個能夠觸發你自己的「東西」,不過那也可能是有限的。
Q:那你覺得我們哪些事情還聊的不夠多?
NG:關于商業。我們聊了太多的夢想、激情和創造力,但是商業側的東西,我們很少會聊到。你的技能最終要能夠轉化為實際的價值,這是很實際的。
DK:有人想要你的設計作品,他們恭維你。很多藝術家享受這個過程,然后免費地去設計。可是想想看,水管工和建筑師并不會免費地為人工作啊?
Q:在你們的職業生涯之初,你們也曾給Troubadour 免費設計過海報吧?
DK:沒錯,這個事情確實最終幫我們帶來了客戶。不過,這個項目上,我們花費的時間比我們計劃的要長的多。設計師有敏銳的感知和對于成就感的追隨,應當和業務決策分開。當你給別人工作的時候,你應當得到你應得的回饋,這件事情要合理。我們見到太多的設計師重視成就感遠超過獲得報酬。
退一萬步講,如果你功成名就,免費給人幫忙去享受成就感,這是一個可以有的選項,因為這個時候不用擔心沒有客戶聯系你,他們會不斷地將業務送上門。可是現在你只有20幾歲,你需要工作和收入養家糊口,你沒有選擇。
DK:當然。這種事情也不存在一個標準。作為一個年輕的設計師,你需要在享受成就感和收入之間找到平衡。理想狀況下,你應當盡快地拿出足夠優秀的作品,這樣你才會有機會開展屬于你自己的業務,獲得報酬。
Q:聽起來,你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同時不要被太多的規則束縛住。
NG:其實還有更多。說三個最為實際的問題:
- 正在做的這個是我們所熱衷的、并且要放到作品集當中的嗎?
- 這是我們期望的建立長期關系的客戶嗎?
- 如果這個項目很贊,那么它是否能給我們帶來足以支付各種賬單的收益?
這些實際的問題,能夠幫你找到衡量每一單業務的標準。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事情并不一定總是那么順利。我們每年都會反思和總結。哪個項目最好?哪個最差?我們要規避哪些問題?每年的總結,都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調整篩選項目的意識。
DK:看數據很有意思。每一個項目帶來的回饋都有什么?整體收益如何?這些實際的數據能夠告訴我們如何審視,如何改進,如何解決問題。每一次設計和反思,都讓我們成長。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3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