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學設計?新手必讀的五大誤區+三大秘籍

編者按:作為一枚有代碼經驗,常年和工程師打交道的設計師,@李凱文-KevinLi?總結了程序員學設計的五大誤區和三大秘籍,仔細看完,會發現這些經驗特別適合想自學設計的新手,而且實戰性強,操作性高,干貨滿滿!

經常看到一些講如何學習設計的文章,坦白講感覺有些千篇一律、且不痛不癢,都說要看點書、學點畫、練軟件、多觀察……唉,練軟件這事還要說么,難道你還需要告訴一個人學開發是需要學習編程語言的?

學習是基于過往經驗的成長,每個人的知識背景不同,就需要因材施教。那些沒有明確受眾的教程,本身就是偽命題。給一個美術生教設計、和一個程序員講設計,完全是兩碼事。

程序員學設計有什么關鍵問題?作為一個理工科出身的設計師、會寫一點代碼,常年在創業團隊和工程師混在一起,我自認為還是挺了解的。

(設計有很多層面,這里我們主要講的是偏美學、偏視覺層面的。)

五大誤區

絕大多數程序員學設計都或多或少有這些盲區、雷區:

認為審美難以提升

不但對自己的審美缺乏信心,對提升審美也沒有信心。

不知如何提升審美

重理性的人,對于審美這樣 "沒有理論支撐" 的東西,不知如何提升。

錯誤的以為僅靠多看就能提升審美

都講要善于觀察、多看作品來提升審美,照做,但都沒掌握「看」的關鍵思路:沒事逛 Dribbble 覺得啥都漂亮,但其實都看了熱鬧;光看不做,其實「看」一定要與「做」結合,而且往往「做」在先。

認為設計有無限可能

不像有清晰思路去解決問題的編程,設計似乎都是開放式命題、有無限的答案,即便掌握了軟件,面對真實的設計問題也無從下手。但其實真相是,可能 90% 以上的設計本質上也是搬輪子再拼裝,你首先要熟悉這些輪子。

從未意識到,設計也是可以組裝出來的

一張圖有什么好組裝的?其實不然,就像程序由一行行代碼組成,設計也可以被解構,反編譯!同樣也可以被組裝出來。

認為自己缺少靈感

靈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所謂上天擊中你的剎那間的靈感,往往也是基于你腦海中的某些信息碎片,只是可能你也不記得是在何時看到、何時產生的了。所以,缺乏靈感,只是說明你看的不夠多,看的不夠用心。

三大秘籍

而針對這些問題,實際也有三大秘籍,是我對自己學設計的過程的總結,很可能是 "獨門絕技":

理論先行!

如何快速提升審美?讀書、理論先行!并運用你擅長的推導能力,深刻認識這些理論。

歸類!

90% 以上的設計可以被歸類,也許讓你有些失望,但這就是真相。歸類可以讓你看到隱藏在設計背后的「輪子」,為自己所用。

解構!

是指在看設計作品的時候,看透它的基本構成。這實際上與歸類是密切相關的,二者相輔相成,成倍提高你設計水平提升的速度。

至于要多實踐什么的,都是通理,沒什么好啰嗦的。

如你所見,這里的秘籍都是邏輯化的思考方式,作為程序員、聰明如你,這不都正是你擅長的么?所以,我一直挺認同那句話:程序員學好設計,相比反之設計學好程序,要容易的多。下面逐個重點展開說下:

理論先行 —— 審美速成

這個話題主要關于審美,最基礎、最重要。

審美不是天生的,沒有人天生就有出類拔萃的審美能力。當然在這樣一個平均審美偏低的國度,你很可能受環境影響大,導致系統默認值差一點,但這也不代表你一輩子就這樣了。

這里推薦一個視頻,Smartisan 設計師羅子雄在TEDx 上的演講: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其實這個視頻就如何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這個點上,已經講的足夠好,大多觀點我都很認同。但其實也都還是比較基本的、常識性的,缺少針對特殊群體的「黑科技」。

為何如此強調審美,相信你已有感受:對于設計來說,審美就是你的模擬器或測試環境,是評價標準,沒有它,設計也無從談起。

提高審美,光看是不夠的

理論是基礎。

前面的視頻里,羅子雄特別強調了審美要通過多看優秀作品來提升。沒錯,但其實,我認為光看是不夠的,特別對于程序員來說,這沒有發揮出你思考的能力。

那該先做點什么呢?

答案是,看書…學習設計理論。

可能這看上去有點像書呆子的答案。但回想下你學習任何一門新開發語言的經歷,先刷一遍書,肯定是很有必要的,設計也是一樣。

就像程序設計的面向對象、MVC 的設計模式,幾乎通用于流行的框架,無論是后端的 Rails 還是前端的 Angular,或客戶端的 Cocoa Touch;當下大火的 ReactJS 竟然和 3D 游戲動畫引擎的設計理念相通。在代碼的世界,相同的理念支撐了不同領域的框架和實現。

其實在設計方面也是一樣,有限的設計理論,同樣支撐了無限種類的設計作品。并不是「一群審美牛逼的人,就做出了牛逼的設計」這樣子。

去靜下心來,讀幾本講平面設計理論的書,例如很多人都在推薦的?《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還有我大學時看到后激動不已的《通用設計法則》,相信你也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對于理工科背景的人,理論支撐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過去解題可都是要靠這個的。

理論是不能脫離實踐的,了解了設計理論之后,重點在于,看作品的時候要聯想設計理論,觀察作品對于設計理論的應用,做設計練習的時候。例如它具體如何運用字體、如何排版布局等。

把這些書看完,理論絕對扎實:優設圖書導航

除了「看」,對于「練」也是一樣。隨時都可以嘗試應用書本上的理論,當走到死胡同、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的時候,也可以去尋找相關的設計理論作為啟發。這過程就好像你先知道了勾股定理這回事,然后不斷習題熟練,直到可以熟練用于解各種證明、計算題。

相輔相成,逐漸這些道理會印在你的腦海:

  • 形成你審美的高標準;
  • 看到任何作品,你可以一眼看出好在哪、差在哪;
  • 相應的,做設計的時候,也能快速找到問題出在哪。

這就是審美速成的不二之法。

設計理論,并非空穴來風

愛追根問底的朋友,會覺得設計理論沒什么科學支撐,不得不承認,你很難做一個實驗,證明某種東西絕大多數人都一定認為好看。

雖然有句 "名言" 是「對于美的分歧,只存在于非專業人士當中」,但我還是相信,真正美的東西,非專業人士之間也不會有分歧,例如碧海藍天、夕陽西下……

冥冥之中,為什么覺得美,必有原因。推薦個 TED 視頻:《Denis Dutton:漫話美學進化論》

所以,當你從更深層的進化論、認知心理學上人類認知的特點去思考每條設計定律,你會發現原來這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當對這些理論的認同感大大提升,你對它們的應用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舉個例子,當我在學習攝影的時候,有一本書上寫到,用不同于正常觀察的視角,更容易出有視覺沖擊感的照片。例如將相機貼近地面,或用雙手盡力舉高。可是為什么呢?后來我突然想明白了,當你以正常的站姿拍照,首先照片就是你 90% 以上時間里觀察世界的視角,而一旦你用不同于日常觀察的角度拍照,對你的大腦來說,「換個角度看世界」本身就會感覺很新奇,照片也更容易讓人眼前一亮。

再比如,認知心理學上講,越少的信息越容易給人腦留下印象。這就是攝影構圖、設計排版中要簡潔、突出重點的背后原因,雜亂的排版會給大腦造成認知負擔,美觀就更無從談起了。
歸類 —— 設計是有限的

設計新手,總會覺得所有的設計問題都是開放式問題,有無限可能。對于習慣于找到最佳算法來解決問題的程序員來說,這事兒實在有點逆天。

其實這是誤會!讓我們做一個 "大數據" 分析來說明問題。

在 Dribbble 上搜 「Logo」這個關鍵詞,按 Popular 默認排序,前十頁的作品共 120 個,去掉不是 Logo 的或識別度低的,剩下 55 個,我對他們進行了一個粗略的分類:

轉行學設計?新手必讀的五大誤區+三大秘籍

哪怕你對設計再不敏感,應該也能看得出來,被歸為同類的至少在感覺上很接近。仔細看,他們的色調、質感、形狀處理方法、陰影和圖形的運用,相似之處非常多。

Logo 如此,其實任何設計門類也是差不多,不信你去搜下「Landing page」,看看他們的排版方式……

色彩再多,也可以被歸類為紅橙黃綠藍靛紫。設計也是一樣,都是由色彩、形狀組成,就可以分類。

所以恐怕一般設計師不會告訴你的真相是:

  • 常用的漂亮的色彩組合就那么幾種;
  • 常用的美觀的排版方式就那么幾種;
  • 常用的插圖風格就那么幾種; ……

通過歸類,積累了這些常用的技巧,你就可以快速組裝出能滿足 80% 以上的場景的漂亮的設計。

這讓我想到自己高中的時候,前兩年不聽課,到后來發現自己數學方面幾乎一片空白,都要突破及格線了。高二下學期大復習,痛下決心,直接開始對所有做過的數學題進行歸類,一個活頁本把大類、子類、變種全部列進去,到最后我看到 95% 以上的題都能一眼識破類別、調用方法,到高考前,我已經是班里數學成績最好的幾個人了,而且當我的類庫建立的比較完善以后,我平常做的題也遠少于其他人,日子過的頗為輕松。

應試教育讓人反感,但「歸類」真的不失為一種學習的好思路。

所以當你遇到一個現實的設計問題,在看大量相關作品尋找靈感的同時。不妨嘗試從多個緯度對他們進行歸類,看明白你可以選擇的設計方式主要有哪幾種,各有什么利弊,從容的做出選擇。

解構

恐怕有些人會說,你看著是一類的東西,我看怎么還是很不同啊?好吧,那說明你看設計作品的時候,還不會解構、反編譯。

要逐漸練習「看山不是山」的能力,無論看一個 Logo 還是一個網頁,不要只顧著欣賞,腦子里要試著分解它的形狀是如何組成、用了哪幾種排版方式、顏色的漸變、用了什么質感、加了怎樣的投影、高光、描邊等等。(其實就像看優秀作品的原文件,用了哪些圖層,分別添加了怎樣的樣式)

當最終你看朝霞晚霞就是一道漸變,朵朵云彩就是幾個筆刷,說明你煉成了。

此時,歸類設計也變得輕松,對比兩個作品,你可以很快看出他們用了哪個相同的零件。

所以「歸類」與「解構」也是相輔相成、共同增長的能力。而反復運用它們 的時候,你的審美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總結

雖然不同于 Coding,是用簡單的工具(只需要寫啊寫)做復雜的事情(邏輯...Orz),設計更多是用復雜的工具(頂尖設計師恐怕也搞不清 PS 的全部功能,AE 的按鈕多到讓你崩潰)做簡單的事情(好的設計都很簡單)。

但它們在深層其實是靈魂相通的,都有各自的法則,和各自的學習技巧。

跨界,可以幫助你建立對它們各自更深的認識。

【校招季必備的職場最新好文】

找工作簡歷為先!
《校招季必備!這些年我在設計師簡歷中發現的10個問題》

資深設計師教你全方位虐殺!
《九月校招專題!UI行業大學生就業完全手冊(一)》

一個月能成為交互設計師?阿里人教你!
《速成技巧篇!一個月內如何學習才能應聘交互設計實習生?》

作者:@李凱文-KevinLi

【優設網 原創文章 投稿郵箱:2650232288@qq.com】

================關于優設網================
"優設網uisdc.com"是國內人氣最高的網頁設計師學習平臺,專注分享網頁設計、無線端設計以及PS教程。
【特色推薦】
設計師需要讀的100本書:史上最全的設計師圖書導航:http://hao.uisdc.com/book/
設計微博:擁有粉絲量102萬的人氣微博@優秀網頁設計 ,歡迎關注獲取網頁設計資源、下載頂尖設計素材。
設計導航:全球頂尖設計網站推薦,設計師必備導航:http://hao.uisdc.com

收藏 8
點贊 1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