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設計師問我們:如何做設計自驅?因為公司老板讓他們進行自行推動探索,或者在面試過程中被問到這個問題。
滿足業務需求的支持,只是設計的本職工作,算是 60 分。如果要做到 80 分,就需要設計團隊的主動性:通過設計的能力,幫助產品解決問題,達成業務目標。
更多相關干貨:
設計推動這件事,難倒了很多設計師,在絕大多數設計師的工作清單中,很少會出現“設計驅動”的字樣,都是在承接上游產品側的需求。如果不了解這兩者的區別,就無法執行設計驅動的動作。
我們來看看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
1. 設計需求
由上游的產品經理或者運營發起,設計師來承接。如果對方是一個合格的產品人員,他會做大量的調研準備,來論證項目的可行性。設計師在這里只是承接任務的角色,幫助上游角色來完成此項目。產品下游的資源,因為有流程的存在,會快速到位,來確保項目按時上線。
2. 設計自驅
是由設計師發起的項目,需要設計師自行論證項目的可行性,而且還要與多方溝通,拿到各個資源的支持,包括產品經理、研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等。
推動內容一定要得到業務的認可。我見過不少設計團隊做推動項目,設計方案已經完成,但拿不到研發資源,最后只能不了了之,還遇到了業務老板的指責:浪費設計資源,沒有用到正確的項目上。
對于老板來說,他們關注的是業務階段目標的達成,以及成本的降低。之前很多設計自驅都是和 UI 有關,更新產品的視覺風格,解決一致性等細節體驗問題。但隨著產品發展的越發穩定,做 UI 升級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少。
現在的設計自驅,目的主要有兩類:為業務賦能、降本增效。
1. 為業務賦能
需要設計師超越自己設計職能,需要從業務角度出發,去思考如何幫助業務解決問題,是站在產品的角度思考,而非設計師的視角。
我們可以思考如下問題:
- 業務的階段性指標是什么?
- 業務指標的關聯關系是什么:統計路徑是什么,如何拆解?
- 這些指標和哪些人有關:如果想要了解具體情況,如何溝通?
- 有哪些問題影響了這些指標,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降本增效
在當下的環境里,降本增效是所有企業都關心的話題。如果通過設計手段,能幫產研團隊節約人力成本,那就能在年底拿下一朵大紅花。
降本增效的核心是復用,通過抽象常用的工作內容,形成可復用的數字資料,來減少重復造輪子帶來的成本損失,此類項目大多是組件化。
來聊聊組件化。
- 相關角色:組件化可不是基礎組件的整理,這是一個比較龐大的體系,它會涉及到很多的職能
- 設計師:第一道工序的主理人,做設計側的組件整理,用來提高設計內部的工程效率。
- 開發工程師:僅僅做設計組件化是不夠的,組件必然要經過代碼的封裝,這樣可以提高研發內部的運轉效率,也降低了設計師和研發在還原上的溝通損耗。
- 測試工程師:測試也是用戶之一,經過代碼化的封裝,可以大大減少測試的成本,縮短測試環節的耗時,讓產品可以更快速的上線,而且也提高了還原質量。
組件化包括內容
- 基礎組件:這個就不用說了,所有的平臺設計規范都包含。
- 業務組件:每個業務都有自己特殊的交互形式,來滿足業務的要求。所以組件化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針對業務特性,來封裝自己的業務組件。
- 設計區塊:可以理解成經過組件封裝的模板,代表一類可復用的設計模式,譬如:組合篩選、定制導航、詳情結構等等。
綜上所述,組件化必須經過代碼化,而且要讓產研鏈路上的多個角色都來使用,這樣才能把降本增效的效果最大化。如果只是做設計團隊的規范,這事的價值就小了。
設計推動項目,必須需要有項目推動者,他們為項目爭取支持和資源。這里做的很多事情,和設計的專業技法無關,類似于項目操盤手,要讓項目能立項,還能保證項目能落地,能拿到好的結果。
推動自驅項目的關鍵在于:
- 業務價值: 強調項目如何對業務產生積極影響,如提高核心指標或降低成本。
- 項目計劃: 制定詳細的項目計劃,包括時間表、任務分配和關鍵里程碑。
- 資源分配: 確保項目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包括人力、預算和工具。
- 持續溝通: 與團隊成員和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和調整計劃。
- 結果評估: 定期評估項目的進展和結果,對不符合預期的情況進行調整。
上面這些內容,對設計師的軟性能力提出相當高的要求,要求設計師具備影響力:
- 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能驅動團隊的成員達成目標
- 要具備項目管理能力,保證項目能按預期的時間節點上線
如果設計師感到困惑,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可以進行以下基礎工作,從中尋找自驅項目的思路:
1. 了解公司業務
我認識的很多設計師想做自驅推動,但無從下手的原因就是對業務不了解,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
- 公司的業務模式:公司是如何賺錢的?
- 階段性的指標規劃:都有哪些指標,這些指標和錢有什么關系?
- 業務詳細的運轉邏輯:和我有關的項目,都包含哪些模塊?這些模塊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和指標的關系是什么,都會有哪些角色參與?
我建議設計師同學們,多和產品的 team leader 聊一聊,看看產品是如何考慮這些方面的,他們的需求點是什么,這樣才能根據業務的方向,來定義設計做的方向。
2. 分析研究
進過分析研究,我們才能更了解用戶。
做設計驅動,很多前置條件都需要自己挖掘,不像承接需求,產品在需求準備階段就做好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可以讓設計了解問題。所以要自己動手,來豐衣足食。
- 用戶研究:了解用戶的需求、行為和痛點。這件事要一直做,在不做需求的時候,也要從各個渠道來了解,這樣才有持續挖掘問題的能力。
- 產品分析: 對公司的產品及競品進行分析,找到產品改進的機會。
- 交叉團隊合作: 與其他部門合作,如產品、運營和市場團隊,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潛在機會。
3. 設計提案
設計提案是向其他角色展示項目價值、獲得認可、拿到資源的方式。沒有拿到資源,項目就不能上線,也就不能產生對團隊的價值。
- 提案內容:包括項目描述、目標、計劃和預期結果。
- 突出價值: 明確項目的預期成果,包括如何減少成本或增加收入。
- 演示溝通: 召集相關角色,在大會上進行演示,拿到他們的認可。
- 風險評估:評估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制定風險應對計劃,以降低風險對項目的負面影響。
- 估算成本:包括時間、預算和資源,確保項目的回報與成本相匹配。
通過提案的溝通會,讓大家達成共識,然后就可以展開落地的工作。后面就是聚集資源做具體排期,做項目管理把控風險,靜等項目上線后,拿到具體的數據指標。
執行的設計師做要做到這個步驟,一定要得到設計老板的支持,譬如:會議邀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有他的幫助人員會更容易召集齊全。
還有就是站在各個老板的角度,讓老板幫你審核提案。老板需要的內容和執行角色是不同的,通過他的審核,可以讓內容更滿足不同老板的訴求,這樣才能大大提高提案會議的通過率。
通過設計推動項目,設計師可以滿足用戶需求和實現業務目標,為企業降本增效,從而為團隊拿到設計價值,提高團隊在公司的影響力。
我認為無論是設計需求還是設計驅動,設計師都要站在業務的角度看,怎么能為業務創造更多的價值。之前有同學問我們,作品集里應該展現頁面設計的能力,還是具備鏈路設計的能力。我問他,市面上具備頁面設計能力的設計師有多少?具備鏈路設計能力的設計師有多少?面試官對薪酬的定價,取決于你能給他帶來多少價值,以及你能力的稀缺性,還有公司對能力的需求。
具備設計驅動能力的設計師,在行業內是少數的,因為它要求具備很多非設計能力。所以,在這里我建議初中級的設計師,先修煉好內功再設計驅動,不然項目會因為各種問題而擱淺。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一刻設計學堂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9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