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印雋,GLODON廣聯達用戶體驗設計中心總監,用戶體驗管理委員會負責人

「UCDCHINA上海」發起人; IXDC 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主講人、主持人;

UXPA User Friendly 國際用戶體驗大會主講人,Top100 Summit全球軟件案例研究峰會主講人,蘇寧、攜程用戶體驗大會主講人,ECHO回音分享會主講人,Regional Scrum Gathering China主講人,MSUP MPD客座教練;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網絡科技與智能媒體設計委員會專家委員。

14年從業經驗,擅長復雜系統的邏輯構建和設計建模。

先后就職于CBSi、PPTV、分眾傳媒等企業,任職用戶體驗、產品設計團隊Leader,打造過千萬級流量的產品。

跨界經歷豐富,對用戶體驗體系的搭建和設計管理有深厚的累積和認知。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引言

整個社會環境的消費升級和科技進步,推動了各行業的產業升級,各領域對設計的訴求和期望也迅速提升。

在制造經濟時代,設計是單純的形式美學;在后物質主義時代,設計是一種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所謂的設計驅動,只是一個偽命題。真正能站在業務核心地帶的,必然是價值驅動。在這個大背景下,設計師只有主動突破固有的狹義邊界,跨界融合,才能真正產生價值,賦能于商業。

一、從普通設計師到項目 Leader

印叔十分幽默且謙虛,他說自己出身平(diao)凡(si)。

從業十多年,談不上成功,只是踩了很多坑,也填了很多坑,累積了一些經驗,可以拿出來分享下。

這十多年,他建過個人主頁,做過游戲攻略站和社區,做過資訊類垂直網媒,做過視頻播放器,做過O2O和廣告渠道,也算是經歷過了天朝互聯網的野蠻生長期。

目前服務于一家6000人規模的上市集團,是中國建筑領域最大的科技產業型企業,他們的產品主要是面向數字化建造和智慧施工等領域的產業級應用。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1. 印叔的經歷分享

在聊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印叔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2005年,他入職CBSi,負責 PCHOME 的網頁設計,剛開始只是一名擼 BANNER 和專題的普通設(mei)計(gong),之后逐步開始負責一些頻道級產品的設計。

在2006年,他讀了一本書——《 WEB Rebuild 》,意識到前端的價值,主動學習并掌握之后,在適當的時機寫了份提案交給 CTO,

提案中明確提到了,DIV+CSS 在技術層面的重構價值,以及對開發流程的效率影響,并估算了剝離后的 CSS 放在 STATIC 服務器上可以為整站節約的帶寬流量,成功推進了 PCHOME 整站的前端重構,并建立了公司第一支前端團隊。

2007~2009 年間,作為一名設計師,他又逐步推進了 RSS 訂閱、Google analytics 部署、SEO等專項在公司的落地。當年在推進這些事的時候,他并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有價值,有必要去學習,然后推進。

多年后重新反思職業路徑的時候,才意識到:

對當下環境的洞察和判斷力,以及落地實施的驅動力和影響力,才是能讓職業路徑螺旋上升的核心能力,同時也為拓寬邊界、培養復合型能力奠定了基礎。

2. 設計師的上限

「先需要正確認知設計,正確理解設計的邊界,才能談設計師的發展上限。 」印叔如是說道。

如果設計團隊只是狹義上局限在視覺、界面、交互,那么天花板是顯而易見的。

在印叔的團隊,產品短信網關的更替、統計系統的部署、流量獲取的策略、SEM投放的策略,等等,只要設計師愿意做,也是能做到的事。

印叔也樂于讓設計師去嘗試并落地,真正在全鏈路的角度去提供產品的整體設計解決方案。

團隊內,也需要建立起明確的設計師的任職資格和標準,以及評審通道,讓每一位設計師,不論是剛踏入行業的應屆生,還是從業已久的資深專家,都能明確看到自己在這個企業的上升空間和對應的利益,以及達到這個等級所對應的嚴格標準。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 (廣聯達設計任職標準縮略圖)注:資料涉密,故不能公開清晰版本

至于設計師是否有機會轉崗成為產品、運營,或其他崗位,在印叔看來,這樣的發展分支是必然存在的,但這應該是一個渾然天成順水推舟的過程。

如果只是因為覺得做設計受壓迫,轉產品工資高之類的想法,是不會有出路的。而設計管理者本身,則是這個團隊的靈魂。Leader的眼界和意識,直接決定了這個團隊的天花板高度。

「我從業很久,所以能做設計管理 」,

「我在這個公司是元老設計,所以能做設計管理 」,

「我專業很強,所以能做設計管理 」,

如果抱有諸如此類想法,注定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管理。先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這才是正確的心態,必須有決心背下所有的黑鍋和責任。先付出代價和犧牲,才能渴求回報。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二、設計師先修己身,才能為企業賦能

所謂賦能于商業,賦能于產業,其最根本目標其實就是提升設計的核心價值。

那么大前提就是設計師是否真正理解了商業?理解了自己所在企業的行業和產業?

1. 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判斷一個設計師是否足夠優秀,某種程度上,未必需要聊設計層面的話題,而是聊他所在企業的業務。

如果他能把整個業務體系、商業模型和市場環境等等講得非常透徹,并結合自己的專業再落地到設計產出上,那么他一定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這也是近兩年「全鏈路設計 」的概念盛行的原因之一。

設計師必須放下對設計的狹義上的理解,走出自己的安逸圈,主動去深入業務,才能突破職業瓶頸。

那么什么是「全鏈路設計 」呢?

「全鏈路設計 」不是「全棧設計 」,單純追求技能上的完整,并不是「全鏈路 」的核心理念。

「關注線上到線下全角色全觸點的完整閉環,理解商業鏈路中相鄰節點間所有關系及互動。 」

這才是切入全鏈路的核心路徑。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2. 影響職業生涯的決定因素

很多設計師想不明白一個問題:

明明自己的設計能力很不錯,但是為什么在公司依舊沒有話語權呢?

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馬里奧·普佐 《教父》

對自身、對專業、對企業、對行業、對環境、對趨勢的洞察力和決斷力,是影響設計師整個職業生涯的決定性因素。

拘泥于視覺表現、拘泥于工具、拘泥于眼下的收入、拘泥于環境的不公,都會給自己套上枷鎖,向著錯誤的方向走偏。

技能也好,工具也好,取決于個人學習能力。即使學習能力普普通通,也可以將勤補拙來追趕。但是意識和思維一旦錯了方向,一切努力很有可能就會白費。

3. 設計師的自我成長

求存,還是求變,優秀的設計師必須有一種居安而思危的意識,時刻讓自己保持在一種「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學習狀態。

印叔這幾年每年會在畢業季,去看一下清華美院等的畢業設計展,感受一下來自年輕一代的沖擊,保持對新生力量的了解和對后浪的敬畏,以此作為一種自省和自驅。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 (以上作品選自2018年清華美院的畢業設計展)

我們應該走出辦公室,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能讓生活的茍且磨滅了自己對設計的熱情,設計師應該有更多的交流,眼界決定高度。

其次,是對趨勢的預判,和前置的準備。十多年前,熟練掌握 PS 能做 WEBSITE 的就是大神。

如今呢?

當年那批設計師現在應該都35歲上下了,但行業里能看到多少35歲的設計師還在活躍?

都升總監了嗎?還是在隨波逐流的過程中被行業淘汰了?

每次時代和行業變遷,必然會有一大批掉隊者。

同樣,如今大家對各移動設備和平臺的設計規范和界面原則等等,應該了如指掌,

同時,大家也知道,AI、VR、IOT等等會是未來的大趨勢,

但是,又有多少設計師,現在能講清楚,在面向一個AI或VR項目的時候:設計師應如何介入?應如何準備底層框架和設計規范?思危的同時而求變,厚積而薄發,才能做到「在流水婉轉處能耐住寂寞,在驚濤駭浪時能躍于其上 」。

三、團隊需要高效的協作機制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商業模型中有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利潤和成本。而團隊的效率,則是與成本直接掛鉤。

有效提高團隊的執行效率,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這也是設計團隊應該關注的核心價值點之一。

而需要提升效率,則必須根據各團隊的實際情況對工作流程、方法論、工具分別優化,才能達出成效。比如:

面向研發交付的設計文檔和方案,是否足夠完整,是否包含信息架構圖?

傳統的樹形結構的信息架構圖是開發愿意看到的么?

設計師是否了解ER圖、用例圖、領域模型?是否了解IA,可以做到表結構字段級的程度?

交付的流程圖,是否只是傳統的邏輯判斷?

傳統流程圖是否能表現中斷、并行、循環、強序、弱序、同步、異步等復雜信息流?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設計師是否了解時序?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設計方案中,是否完整考慮了流程的所有分支和異常場景,并窮舉出所對應的前置場景和觸發條件?

這里所談的效率,絕不只是設計團隊內部的工作效率,設計團隊必須明確自己在整個產品研發鏈路中的位置,從全局考慮如何提升工作效率。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盡早的介入需求階段,了解產品的整體全貌,給出足夠完整的設計解決方案,才是提升效率和設計質量的大前提。

在工具層面,如果上游團隊還在用 Axure 做原型,界面設計師還需要用 PS 重繪一遍,等等,諸如此類,都是低效的典型。

盡快搭建起基于 Sketch 的工作流,設計稿存放在藍湖,圖標存放在 iconfont,基于 wiki 來管理需求,建立起與上下游崗位高效協作的閉環,才是團隊協作的正能量。

四、物聯網驅動跨界設計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是不可逆的,各種前沿技術互相之間存在指數級的推進作用,萬物互聯是一個必然趨勢。

物聯網,即是互聯網延伸到物理世界的物品和事物上,通過 RFID、NFC、GPS、紅外,以及各種 Sensor,把線下的物理世界和線上的數字世界相連接,以實現智能化的識別、管理、服務。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物聯網在產品落地應用的場景上,小則家庭的智能家居,大則建筑的智能運維、城市的智能交通,未來存在無限的可能。

在這個大趨勢下,設計的跨界融合顯得尤為重要。

服務設計、工業設計、機械設計、空間設計等等,更多跨領域跨專業的設計需要融入進來,設計不再只是面向界面的視覺和交互。

大多從業者所熟悉的,還是消費類的 TO C 民用類產品,對企業級應用的理解,大多也局限在OA、ERP、CRM、WMS、財務等面向中后臺和商戶的產品。

但實際上 TO B 的范疇遠不止于此,面向醫療、能源、建筑、制造業等等,有更多深度應用,我們稱其為產業互聯網。

這類領域,普通人接觸的不多,但卻是在水面的冰山之下,支撐著整個社會和國家的根基。

而印叔所在的領域 —— 建筑業(不是指房產業)就是其中之一,支撐了整個中國近 1/4 的國民生產總值,但卻是僅次于農業的,信息化最落后的行業之一。

印叔所在企業和團隊的使命,便是通過各類高科技手段,改造并推進這個行業的變革。

基于這個大前提,物聯網、AI、VR,建筑在這個領域,就有很多有意思的場景可以去切入了: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結合火警傳感器數據,搭建智慧消防物聯網,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示和管理火警點,大大提高火警處置效率。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通過傳感器和可視化模型,可以監控單晶硅爐生產設備,查詢并分析各設備的能耗和差異,從而達到優化生產工藝,節能減排。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通過智能地磅,結合圖形識別(識別鋼筋橫截面)技術,實現施工現場的鋼筋自動統計,打通物資進場、庫存跟蹤、資源投入預測等整體數據。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通過攝像頭的人臉識別,結合智能安全帽,有效判斷施工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在其權限范圍內的區域活動,極大降低施工現場的安全事故發生率。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通過物聯網設備收集到的人流、能耗、光照、行為習慣等數據,作為機器學習的樣本輸入給AI,可實現人工智能進行室內的空間設計。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VR、3D打印、機器人,也都能與這個建筑行業的大量場景和業務結合,誕生更多的高科技解決方案。

結語

當代設計師需要突破自己的圈子,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在科技高速發展的這個時代,要有更多的思考,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個時代需要更多優秀的跨界設計人才為你所在的公司、所在的行業賦能。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藍湖產品設計協作」

藍湖大咖訪談!廣聯達UED總監印雋:通過設計賦能你所在的行業

收藏 26
點贊 4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