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來自設計師 Eugen E?anu 的 Jimmy & Sarah 系列文章。兩位設計師通過對談的形式來為你揭示一些產品和設計的知識。今天文章中的對談,核心議題是公司、企業和團隊的愿景,你能通過他們的對談來了解愿景如何建立,以及它是如何影響團隊、企業和產品的。
Jimmy & Sarah 對談系列文章:
Jimmy:「確定產品愿景確實有些困難,我甚至都不確定該作何考慮,也不太確定何為產品愿景。放眼看去,所有產品好像都千篇一律。那我們為什么需要明確產品愿景?」
Sarah:「明確產品愿景是至關重要的。愿景不僅定義產品或公司,還定義了整個國家、宗教與文化。它就像燃料,讓人保持前進,給你繼續前進的能量。它確保你行至正軌,指引發展方向。」
Jimmy:「方向是指什么?」
Sarah:「目標。產品愿景必須激勵人們朝著最終目標努力。從我們的角度出發,產品愿景必須激勵團隊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每一步前進。」
Jimmy:「如果不想明確產品愿景會怎樣?」
沒有愿景,人便會消亡。
Proverbs 29:18
Sarah 咂一口咖啡,繼續說道:「在沒有愿景的情況下,你就會像滾輪里的倉鼠一般,原地踏步,耗費資源而毫無進展。但當你確立愿景后,它就會像一顆夜空中指引你的星星。白天你看不到它,只能努力接近它;夜晚你便可以看到自己有多接近它。」
Jimmy 斜眼盯著 Sarah,意外道:「這個描述有點深刻了。」
Sarah:「因此,如果你想擁有愿景,有一些原則你必須牢記。不過,隨著你的成長,你會逐漸發展出獨屬于自己的原則。它們不是必須遵守的,更多的是起指引作用。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即使我把這些原則告訴你,你也無法創立愿景。自我意識是產品愿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領導者會發現很難清晰地表達連貫的愿景,除非它表達的是領導者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定位。一個人必須先踏上找尋自我的艱難旅程,才能創造一個有靈魂的愿景。——Mihaly Csikszentmihalyi
Jimmy:「那將是我們之后要討論的另一個話題。現在切回正題,你聽說過Simon Sinek嗎?」
Sarah:「我正準備讀他的《從“為什么”開始》。」
Jimmy:「那本確實是初學者的必讀書目。」
人們購買的不僅是你的產品,更是你的理念。產品是對理念的實證。——Simon Sinek
Sarah:「你看,幾乎沒有一個公司可以清晰表述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我曾和很多客戶對接過,當我問及他們為何會這樣工作的時候,他們用自己的企業使命宣言來回答我的問題。但是愿景不同于使命宣言,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人們總是不由自主追求更多——金錢、員工、市場資本額、營業額等等。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奔著不同的目標、不同方向去了,然后制造更多的噪音,而不是追求當初特定的某個目標。」
Sarah:「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總是要用動詞來描述愿景。例如:我們的目標是打破現狀,或者我們的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和時間做好事。」
Jimmy:「如果我找不到目標,我該怎么辦呢?」
Sarah:「那就思考你為什么要創立這家公司。」
Jimmy:「我明白了。」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把人們聚集在一起收集木材,不要給他們分配任務和工作,而是要教他們向往無邊無際的大海——法國作家安東尼·圣艾修伯里
Jimmy:「我具體應該怎么做?」
Sarah:「你還記得當初你在理解設計原則和選擇流程來設計儀表板時,遇到的困難嗎?」
Jimmy:「記得。」
Sarah:「你當時是怎么處理的?」
Jimmy:「我當時直接向你求助了。我想了解事情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如何提高自己。」
Sarah:「這和你看待自己的愿景是一樣的。人就是這樣沉迷于問題的:你不能解決問題,你成為了問題,你和它合而為一,你越來越了解它,你開始研究它,然后問題的解決方案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Sarah 說道這里,停頓了片刻,接著道:「太多的公司都在追求物質的東西,這無可厚非。愛上問題,意味著過程比最終目標或結果更重要。」
只有當你審視自己的內心時,你的視野才會變得清晰。——卡爾·榮格
Jimmy:「我懂了,這不算難。」
Sarah:「你確定?你可以試著在生活中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然后你會發現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你和你的行為上。在那個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看著你是否會隨大流,你是否能夠打破常規,以自己的方式脫穎而出,將會一覽無余。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Jimmy:「那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Sarah:「隨著公司的發展,你會越來越難走自己的路,因為太多的因素將會因為你的決定而改變。這就是為什么自我意識和忠于自己是很重要的。當你走在一條陌生的路上時,不要讓外界的噪音影響你的思維過程。如果你足夠堅持自我,你終將守得云開見月明。」
對長期目標要固執,對細節要靈活。——杰夫·貝索斯(亞馬遜網絡購物中心締造者)
Sarah:「太多的人早早放棄了。當我看到有人在兩個月后為我們的產品嘗試增加一項新功能時,他們最終又會把它改回來,理由是顧客不喜歡它。而五個月后,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有了同樣的功能。他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取得了市場成功。為什么?」
Jimmy:「他們比我們做得更好?」
Sarah:「不,因為他們懂得堅守,不輕言放棄。」
Jimmy:「明白了,要堅守自我。那堅守與靈活應對該如何平衡呢?」
Sarah:「有些人很固執,他們不改變方向,因為他們的自我不允許。堅持己見,靈活變通,這才是正道。」
Sarah:「例如,你可能要處理新產品的發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或想法。如果新的東西更好,那么你就可以實施它或者調整你的產品。這是一個如何找到平衡的問題。」
Jimmy 繼續追問道:「那么要如何尋找平衡呢?」
Sarah 微笑著應答:「這需要經驗的積累。如果你想讓它成為市場上獨一無二的產品,你必須冒著長期被誤解的風險。Jeff Bezos 在一次采訪中也說過同樣的話。」
你必須在做小事的時候放眼更大的格局,這樣所有的事都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阿爾文·托夫勒
Sarah:「舉個例子,你聽說過馬云嗎?」
Jimmy:「是中國億萬富翁,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嗎?」
Sarah:「對,一位杰出人才。他以一種奇妙的方式來為他的公司建立愿景。一方面,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會說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但是馬云總說他們不是電子商務公司,而是為其他公司提供電子商務的工具。」
Sarah 繼續說道:「這是他為自己的公司建立的一個令人興奮的愿景。首先,它鼓舞人心。因為有了這種視野,你可以朝任何方向走。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愿景所必須具備的——靈活但專注。如果你看他的任何采訪,你會發現他總是會這樣說。你認為他為什么那么做?」
Jimmy:「因為這樣人們會一直記得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Sarah:「這么說也沒錯。為什么基督教傳教士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宣揚同樣的故事?因為布道不是說教,更合理更情感化的傳達使人們相信他們所信仰的東西。這同樣適用于你的公司或產品。在任何時候,你都必須告訴你的員工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此一來,大家能團結一致,并且在盡自己的努力之前也能獲得一些靈感。」
企業必須要在別人對自己動手之前先進行自我解剖,這需要克服對新產品或新渠道會蠶食現有業務的恐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arah 沉吟了一會兒,看著Jimmy說:「你必須不斷地重塑自己,否則你最終會像可憐的柯達一樣。」
Jimmy:「蛤?」
Sarah:「這就是我要說的——你會被遺忘。柯達是一家照相機公司。他們現在幾乎寸步難行,就像黑莓一樣。」
Jimmy:「黑莓?一家水果公司?」
Sarah:「不,他們是一家手機公司。你知道他們為什么會被市場遺忘嗎?因為當你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時,你就會開始相信你已經達到了最佳狀態,覺得自己不可被戰勝。于是便沉醉于自己的成功。這可以理解,但是你忘了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做兩件事:要么找到重新塑造自己的方法,要么功成名就后離開這個舞臺,因為更年輕、更饑渴的人想要取代你的位置。」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大的危險不是我們的目標太高無法實現,而是我們的目標太易于達到。——米開朗琪羅
Sarah:「最有趣的是,即使你遵循了一套規則或一些原則,你仍然有可能搞砸。這就是為什么身邊有支持你的人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跌倒了,他們會和你一起站起來。沒有人教你如何對自己有信心,所以你必須通過艱苦的學習自己領悟。」
Jimmy:「怎樣才可以對自己有信心?」
Sarah:「通過實際行動,日復一日地致力于你的夢想。如果這樣做不成功,你就反思自己做錯了什么,然后重新開始。」
企業如何才能更具創新性?不要只遵循通常的設計流程。典型的設計過程是線性的,包括階段1-研究、2-原型、3-設計和開發。但是可能有一個更好的模型,你可以從組建一個有遠見的優秀團隊開始。如果你沒有遠見,就不要繼續再做下去。——Dan Formosa
還記得伍德教練曾經對他的球隊說過的話嗎?「小伙子們,不一定非要贏,但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所以,愿景不是關于成功,而是關于過程,以及為這個過程付出你最大的努力。你必須投入工作,否則,一個愿景將只是一個夢想。我們白天工作,晚上做夢。記住,你的愿景就像嬰孩一般,你必須對它有耐心,有足夠的耐心,去愛它,呵護它,照顧它,幫助它成長。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6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