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 彭凱

聽音樂這個真的管用,我喜歡那種很有年代感的輕音樂,很容易靜下來

如何讓設計能力雙倍進步?收下總監的自學效率指南!

在職業發展中,除了工作、生活、娛樂外,我們肯定也要擠出時間給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狀態的變更,很多人會說自己的學習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時間要怎么辦?

很多同學白天要工作不是全職學習,覺得自己沒時間做作業、閱讀,每天都很慌。

如果是每天都加班到半夜,周末也上班,24 小時待命把生活完全榨干的工作,確實離職換工作是所有解決方法的前提。但是問下來,大多數情況并不是無解的,只是我們自己沒有找到合理的應對方式,因為自己的內耗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所以今天的分享就是在針對這個問題,探討解決的方式和更多的可能性,幫助大家在職業上獲得更快的進步。

強烈建議大家和這篇文章一起度,效果更佳:

一、目標的確定

在這么多年的職業咨詢和授課觀察中,可以很確定的說在課余時間提升自己最大的阻力不是沒有時間,而是自己精神上的內耗,無所適從的焦慮感。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是凡人,凡人就是趨利避害,急于求成的。像職業增長這種無法在短期內達成的任務、愿景,就會讓我們在主觀上感到壓力。因為我們知道最短也要用季度作為單位來衡量,不是一個單元測試花兩天時間突擊抱佛腳就能順利過關。

耗費時間多也就算了,更重要的是對自己投入時間是否有收獲這件事充滿了疑問,覺得可能花了幾個月成效還是做不好,白忙活一場。這是最要命的問題,會成為 Debuff 讓我們進行所有相關實踐的效率都下降。

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如何避免自己陷入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和恐慌,卸下自己思想上的負擔。

我的建議是 —— 建立清晰的目標和實現路徑。

這里的目標包含最終的結果和實現結果上的不同節點,要具體的拆解,而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比如想要轉行設計、產品、程序員,肯定不是網上聽人說要花多少時間學習,然后按這個時間隨機學習完以后就能實現了。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肯定可以進一步拆解出下級的目標,比如轉行做產品,次要的目標還有掌握相關軟件、熟練制作原型、熟練編寫文檔、準備需求作品這些次要的目標。而這里面每個目標都還可以進一步拆解出下級目標,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比如制作產品原型,拋開需求分析、用戶體驗,單用臨摹速度來評判,達到多快臨摹一套界面的速度才行。編寫文檔這個要求,也可以只用線上案例逆推出來,能不能讓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設計、開發)立馬看懂并肯定專業水平。

學習的目標需要包含非常確定的評判標準,而這能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實用的價值觀——學會就是學會,不會就是不會。

多數行業的前期階段幾乎都可以建立這種具體的標準,而我們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去做調查和分析,拆解它的內容,并建立對應的子目標。

同時還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排序,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即建立清晰的學習路徑。比如在界面設計中,框架原型設計是構成界面的核心基礎,界面布局做得怎么樣和圖標繪制、色彩填充、配圖選擇沒有關系,那么它自然是優先學習的對象,沒有學到符合預期標準,那么就沒有任何理由去學別的東西,因為做不好就是做不好,跳過這個階段也還是做不好。

學習的排序也決定了每個階段你要聚焦在哪個小目標上,更進一步,每天下班回家前,你能明確的知道現在面向的是哪個階段的哪個目標,到家以后要做什么。建立有一定緊迫性的目標感,可以更好的激勵我們開始行動,而不是拖到下班回家后再思考,可能已經躺到床上了還沒確定應該從哪里開始!

接著感慨成年人的生活真不容易,一個晚上就這樣過去了根本沒有時間學習,錯的不是瓦塔西,是闊諾塞該……原神啟動……

建立目標和排序,是自己給自己下發任務,只要跟著這個任務走然能實現最終的結果。但如果想法太多,顧慮這個那個,那肯定什么都做不好。

最后再提一點,學習目標實現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我們能力的增長。這個成績不一定立馬可以再職業發展上兌換出等額的獎勵,但會讓你離職業發展的目標更近一步,或者概率大大的提升。尤其在職業前中期,人和人之間的能力差距是可以像學習掌握情況一樣判斷的,因為你會的別人不會,你自然是更優秀更強的那個。

不然要把職業的發展當成隨機不可控的玄學對待,一切的發展是圍繞我們自身展開的,在職業競爭中會獲得更大的優勢,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

警惕虛無主義……

二、如何節約更多時間

有了目標,下一步就是談論晚上具體有多少學習時間了。每個人的下班時間不同,有的 5 點就下班有得要 7 點,還有的加班可能要 10 點。

每天加班到 10 點以后到家只能睡覺的極端情況先忽略,我們聚焦在 7 點前能下班的場景里做討論,有哪些改進可以幫助我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時長。

建議你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列個表,最近每天下班后到睡覺前都做了哪些事,比如下面這樣:

  1. 通勤+買菜 1 小時
  2. 做飯吃飯 45 分鐘
  3. 洗碗收拾 15 分鐘
  4. 洗衣服做家務 30 分鐘
  5. 看電視/玩游戲 2 小時
  6. 洗漱時間 30 分鐘
  7. 上床玩手機 30 分鐘
  8. ……zzzz

實際情況可能遠遠比這個瑣碎,大家要自己直觀的感受自己晚上的時間是怎么被瑣事吞沒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優化這個過程,從而節省出更多的時間。

我要談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通勤問題,只要不是住自家房子且沒有成家的,我都建議住到離公司盡可能近的地方。很多人會說離得近就貴,那你就要自己算一遍賬,住得近一點要增加多少房租,減少多少居住面積。

如果是每天通勤兩小時的,和通勤就 3 40 分鐘的比,差距多大,一個月 22 個工作日 1.2 小時等于 26.4 小時,因為通勤時間長(尤其還要換乘轉車的)對精力的損耗,到家到公司都要緩一段時間,按保守的系數 1.2 倍來算,通勤造成的總消耗就是 26.41.2 = 31.7 小時,單獨每晚要浪費整 1 個小時的時間出來(實際情況只會更多)。

如果現在工資很低低,證明你未來上漲的空間越大,短期內上漲越容易,為了省幾百一千每個月多消耗超過 30 個小時,就是進一步扼殺可能性而已,每年多存的 1W,可能在跳槽漲薪后輕易就彌補回來。

如果通勤時間實在省不了,那么晚上回家的車程,我就建議你們千萬不要刷手機,尤其是刷信息流、短視頻,可以看電子書或聽書,最好是直接閉著眼休息,靠在扶手或者角落里都行,減少精力的損耗養精蓄銳,這樣到家就可以更快的進入狀態。

除了通勤外另一個特別耗時間的就是吃飯的問題,有的人吃東西隨意點外賣還是樓下小飯店隨便解決,但是有的人會想著要去菜市場買菜,還要自己做飯,做了飯還要收拾,這樣會硬生生浪費很多時間。

同理,計算下時間每天多半個小時,一個月也就是十幾個小時,而省的可能也就小幾百塊。單以省錢的角度來看一點也不劃算,如果為了健康著想,那么超市生鮮外賣也很多,好點的盒馬、叮咚,一般點的樸樸、京東買菜之類的,直接買凈菜、配好的做的簡單的菜式,或者類似饅頭、餃子之類一家熱就能吃的。

順便也分享個我以前的習慣,就是用一次性餐具,因為洗碗實在是又煩又浪費時間,那么買整打的碗碟備著,工作日每次吃完飯就扔垃圾袋,沒有后面的其它事了。包括現在中午帶飯,我其實也用一次性的飯盒,買質量好的飯盒不僅重,而且洗起來麻煩,在公司還不好洗,為什么要為這種破事浪費自己的午睡時間……

再到洗漱和家務,洗漱時間長短肯定是不能省的,但是洗漱要和家務關聯,包括洗衣服晾曬這些工作。如果是內衣褲想要手洗的,就洗澡的時一并洗掉,把臟衣服換下收拾好。但實在不建議晚上開洗,因為洗衣機是有噪音的,包括后續甩干和烘干可能就吵一晚上,要不是住所能隔開,建議第二天白天出門前開啟或定時到下班時完成,不然會非常干擾學習過程(深受其害)。

至于其它家務,如掃地拖地之類的,雖然熱愛干凈是值得鼓勵的事,但確實沒必要每天都做,需要減少在工作日進行的次數,可以在周末進行更全面的清潔。

最后是娛樂的時間,最理想的情況下,你是不需要其它娛樂的(都已經是苦逼社畜了你還沉迷奶頭樂?),想要進入學習的狀態和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長,和娛樂存在非常直接的沖突。尤其很多人的娛樂方式是非常損耗我們精力的手游、短視頻、國產劇……

晚上的娛樂目的是為了放松,而不是加劇我們的焦慮和疲勞感,最好的解決方案是變更自己的習慣,把娛樂變成看書,聽好歌,玩輕松的好游戲,看有質感的紀錄片(比如食貧道的大寶鑒系列)等等。

只要自己認真梳理規劃,你就會發現晚上騰出 2-3 個小時用于學習是做的到的,只在于你自己想和不想,要是不嘗試自己加了一堆理由,那誰也幫助不了你。很多人在職業前期飛速發展,不是靠運氣和天賦,就是投入了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

之所以前面要提建立目標,也是為了讓我們在晚上回家的時候對于優化其它瑣事提供決策上的重心,因為今晚我的目標可能是學會某個功能、掌握某個知識點、練習某個技能,其它事情的權重還能比它高?既然沒它高為什么要浪費那么多時間?

你騰出時間了,就比原來的你每天多兩三個小時的進步,一兩天沒有區別,一兩個月,一兩年,這個差距就會大到難以置信的地步,而且斷崖式領先和你同時起步還保持原先習慣的人。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學習,而你沒有……(狗頭)

三、如何提升專注度

時間可以騰出來,但是光有時間還不夠,因為學習的成果還要講究學習的質量。如果只是開著聊天軟件或者 B 站,一邊做練習看教學一邊扯淡看視頻,那么學習的效率是很低的,可能一晚上都不如別人 1 小時效率高。

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升學習過程的專注力,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產出。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實現?

前面提到的好幾件事已經有所涉及,第一個是減少通勤上的精力損耗,第二個是在學習前遠離奶頭樂式的活動,會讓大腦提前經歷亢奮和焦慮,等你想學習的時候它就疲憊……

精力儲備是專注力的前提,如果實在非常累,那么回家先洗澡然后短短睡一覺補充精力,這個睡眠的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不要進入深度睡眠,你會發現精力會得到很大的補充。而那種到頭就睡兩三個小時后起來的只會覺得越來越累,因為在錯誤的時間進入深度睡眠想要清醒并不容易,而且直接影響之后的正式睡眠。

如果沒累到眼睛都睜不開,只是覺得精神疲勞,那么就不需要躺下,進行一個 10 分鐘的冥想,比如潮汐還是網易云音樂都有對應的歌單,就能獲得快速的充電,在我自己的長期實踐中,冥想約等于氮化鎵快充方案,是短時間提升精力的最佳途徑。

還有個更有效的,就是有氧運動。這和很多人認知是相反的,都已經要節省精力了怎么還消耗上了。因為適量運動會讓運動者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形成生理上的快感和獎勵機制,讓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都處于相對良性的亢奮過程(和看短視頻那種不同),能讓我們更好的專注于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

當然運動量是因人而異的,讓自己輕微出汗熱起來和使用 Hiit 往死里造暴汗是兩回事,所以可以使用類似 Keep 之類的軟件根據難度挑選十幾分鐘的課程,或者養成跑步的習慣下班后慢跑回家。

精力準備好了,下面就是定制學習的環境了,沒有太多的幺蛾子,就是讓讓桌面整潔,盡可能讓我們感到舒適,同時隔絕和煩人的噪音、他人的打擾。

比如這是我晚上在房間里學軟件的狀態,不在電腦房里因為會有貓會上躥下跳……

如何讓設計能力雙倍進步?收下總監的自學效率指南!

在學習過程中,還是有個老生常談的建議,就是采用番茄鐘進行管理,我用的專注清單如下圖所示。把每個番茄的時長設置長半小時,然后關閉所有社交軟件、信息流軟件,這個階段只專注于目標的學習。

如何讓設計能力雙倍進步?收下總監的自學效率指南!

學習過程如果不是看視頻教學,是可以添加白噪音做氛圍的,但是不要放太有節奏感、動次打次的音樂,早期白噪音歌單是我自己在網易云創建收集的,最近發現蘋果 Apple Music 中“瀏覽”內的官方歌單做的非常好,強烈推薦有開通的同學嘗試。

如何讓設計能力雙倍進步?收下總監的自學效率指南!

番茄的應用會很好的增加我們的專注力,但并不是只要用了我們就能一直專注下去。專注力是會持續消耗精力的,不同階段可以專注的時長不同,前期可能兩個就耗干了,后面再學已經進不了腦子了。所以不要在前期盲目追求數量,要通過練習逐步提升專注的時長。

同時,集中精神的學習狀態效率是非常非常高的,如果我們真的可以一晚上完成 4-6 個番茄,那么任務就完成了,不用過分追求數量和強度,把其它的時間留給放松或者輕度娛樂,為第二天做好準備。而不是前一晚肝過頭第二天萎靡不振,那這樣得不償失。

如果家中的環境實在不理想,那么還有個建議就是去自習室或者圖書館、安靜的咖啡廳替代,同樣是 4-6 個番茄的時長,來隔離家中的各類問題,這就要看你們自己怎么考慮了。

結尾

成長和進步是要付出代價的,而工作日晚上時間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去建立自己學習的目標,優化晚上的行為模式,提高學習過程的質量,完成這套組合拳,你就可以帶著成就感和滿足感入睡,而不是讓焦慮陪你入眠。

這個過程是可以固化成行為習慣,成為你個人發展和成長的引擎。并且在你真正獲得學習帶來的成果后,就不再會覺得這是需要強迫自己完成的,而應該是自發的,那你們就開始真正開啟了邁向卓越的旅程……

雞湯就喂到這里,喜歡最好,不喜歡掰開嘴強行填鴨法讓你吞下去行了吧!

我們下篇再賤~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超人的電話亭」

如何讓設計能力雙倍進步?收下總監的自學效率指南!

收藏 87
點贊 72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