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技術的浪潮中,設計師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近日,我們有幸專訪了 AI 數字藝術家十三,他不僅在 AI 創作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還對 AI 與設計的融合有著獨到的見解。
自 2023 年起,他受邀擔任韓國 Exprive 機構 AIGC 設計顧問,與阿里 AITIC 達成合作,其作品也在支付寶、AMD&永樂宮、站酷、美圖、淘寶、英偉達等平臺的 AI 創作大賽中屢獲殊榮。
通過不懈努力,他從一位草根設計師,逐漸成長為一名 AI 創作領域的積極實踐者。參與了多個重要的 AI 設計項目,獲得央視、阿里、網易、站酷、英偉達、AMD、索泰、廣州電視臺等知名電視臺和企業的認可。為了更好地探索 AI 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他創立了個人工作室"AI 蓬萊",致力于探索 AI 在品牌設計、影視創意、交互體驗等多個垂直領域的創新應用。
讓我們走近這位獨具慧眼的 AI 設計師。
注意:本網頁包含大量視頻,聲音會有重疊,大家可以逐個觀看哦
更多優設專訪:
優設網:十三老師,聽說您創立了一個名為 "AI 蓬萊" 的工作室,請問是什么促使您作為一名設計師去創業呢?
十三:說實話,與 AI 結緣完全是一個意外之喜。我對設計的熱愛,驅使我在這個領域不斷探索。2022 年,我出于好奇心開始接觸和學習生成式 AI,逐漸發現人工智能正以一種革命性的方式重塑著設計行業的方方面面。AI 不僅能大幅提升設計效率,更能激發前所未有的創意靈感。尤其是當我開始嘗試將 AI 應用于視頻創作領域,更是被這片藍海的廣闊前景所深深吸引。
就在不斷實踐和思考的過程中,我萌生了創業的念頭。一方面,我看到 AI 正在成為設計行業的"新基建",未來將不可避免地走向"AI+設計"的模式。抓住這一風口,意味著擁抱更多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我一直對 AI 創作領域充滿熱情,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創作出更多優質、創新的作品。因此,我決定在工作之余,著手籌劃成立個人工作室“AI 蓬萊”。通過這個平臺,我希望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攜手探索 AI 創作的無限可能。
"AI 蓬萊"寓意我們將在 AIGC 這片新大陸上不斷探索,追求卓越。一方面也是源于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希望能借助 AI 技術去傳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美學。
從更現實的角度說,東方美學、中國風格在國際設計舞臺上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很多頂級品牌都在產品和設計中融入了東方元素。我們希望依托 AI 技術,用一種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式來激活和創新傳統的設計語言,將中華文化藝術推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這也是"AI 蓬萊"創建的一大初心。
AI 驅動設計革新:效率提升與美學融合
優設網:作為一個從傳統設計領域轉型的 AI 設計師,您認為 AI 對設計行業影響最大的是什么?設計師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十三:AI 給設計行業帶來的沖擊是全方位的,但影響最直觀、最深遠的應該是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往許多復雜、重復的設計流程,如素材篩選、方案迭代等,如今都可以通過 AI 工具快速完成,從而讓設計師能夠將更多精力放在高價值的創意構思上。同時,AI 還能通過海量數據的學習,為設計師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靈感創意。可以說,AI 正在從單純的工具向智能創作助手乃至合作伙伴的角色演進。
面對 AI 浪潮,我認為設計師要學會擁抱而非抗拒。要主動去了解 AI 工具的功能和特點,思考如何將其與設計需求相結合,形成人機協作的新模式。比如,可以利用 AI 進行方案的快速生成和預覽,再進行二次創作和優化。
當然,AI 的發展也對設計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構建"AI+美學"的跨界思維將成為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設計師在學習運用 AI 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挖掘和升華內在的獨特創造力。因為再強大的 AI 也只能模仿和優化已有的內容形式,真正突破性的創意 idea 還需要依靠人的想象力。我覺得,優秀的設計師應當成為技術的駕馭者,而非依賴者。
《陜西省 AI 文旅片》:AI 科技與文化交融的創新之旅
優設網:我們注意到您團隊的新作品《陜西省 AI 文旅片》備受好評,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創作理念和工作流程嗎?這次創作給您帶來了哪些啟發?
十三:《陜西省 AI 文旅片》由索泰、英偉達、陜西省聯合出品,我們共使用了 21 余種 AIGC 工具進行創作。在這個 AI 文旅推廣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我們希望能用創新的方式,利用 AIGC 技術讓陜西"出圈"。片子的創作理念是植根歷史,傳頌秦風。通過 AI 技術讓歷史與現代在觀眾眼前交錯展開,演繹陜西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喚起人們的文化共鳴。
工作流程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分鏡腳本、單幀圖片制作、圖生視頻制作,以及視頻風格化和剪輯合成。
在單幀圖片制作中,我們使用了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E3 等多種 AI 工具生成高質量的單幀圖片。在圖生視頻環節,則運用了 Dreamina、Runway、Haiper 等工具。通過 Stable WarpFusion、Animatediff、Ebsynth、Deforum 等,我們進行了風格化轉繪和運鏡轉場處理。
最終,我們不僅用 AIGC 講述了陜西的歷史故事,還展示了科技與文化的完美融合。這次創作讓我感受到,AIGC 極大地解放了創作的可能性。在未來,創意和敘事能力將成為影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AI 輔助創作,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和自由度,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探索和表達情感。
擁抱變革:AI 為設計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優設網:十三老師,在您學習 AI 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挑戰?您是如何創造性地克服這些挑戰的呢?
十三: 說到學習 AI 過程中的挑戰,我想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實際項目操作中碰到的那些"硬骨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屬音樂創作了。
我本來是個"音癡",對作曲編曲一竅不通,但又很想嘗試用 AI 做首歌。于是我熱血上頭,找了當時較火的 suno AI 就開干。誰知道,出來的歌聲雖然動聽,但總覺得缺了點兒"靈魂"。AI 合成的音樂和人聲,往往會帶有一定的電子音色,這可能會影響聽眾的聽感體驗。
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深入研究了 ACE Studio AI 虛擬歌姬,尋思著,咋才能讓 AI 唱得有感情一點兒呢? 靈機一動,我想起了樂高積木。對,就是先把歌曲拆解,再用不同的 AI 工具各展所長,最后再組裝到一起。于是我又叫上了我的音樂制作人朋友,我負責編詞,他負責編曲,再用 ACE AI 歌姬演唱。期間我倆反復調校歌姬的音色、語氣、呼吸,力求模擬出最細膩動人的人聲。
終于,在不懈努力下,一首飽含"AI 靈魂"的歌曲誕生了!這次"作曲"經歷讓我開了個腦洞:AI 和人腦的"混搭",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未來的創意工業,說不定就在人機協作中誕生了呢?
當然了,為了唱好一個音,AI 歌姬沒少"受罪",傳統軟件也沒少加班。但正是在這些有趣的挑戰中,我對 AI 有了更多新的認知。回頭想想,那些"頭禿"的瞬間,倒成了我 AI 學習路上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
永樂宮 AI 融古今:傳統與科技的創意交響
優設網:聽起來是一次頗具挑戰但也讓人興奮的經歷!在您參加眾多各類 AI 設計大賽的過程中,還有哪些難忘的收獲和體驗呢?
十三:說到參賽的收獲和體驗,最讓我"痛并快樂著"的,莫過于 AMD&永樂宮 AI 創作大賽了。
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創作體驗,對我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開始,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如何在保留人物傳統特征的同時,又讓作品散發科技范兒?我恨不得鉆進永樂宮的壁畫里,跟那些仙家神佛學學"修仙秘籍"。于是我開啟了"壁畫考古"模式,從色彩、構圖到神仙服飾,恨不得把每個細節都裝進腦子里。
創作過程中,我運用了多種 AI 工具,以及 LORA 模型的使用。通過對永樂宮壁畫數據集的深入學習,LORA 模型能夠準確捕捉并再現其獨特的畫風和人物特質。在此基礎上,結合 Controlnet 生成出高質量的人物和場景原始模型,確保了畫面與構思緊密呼應。接下來,我以神仙的職能與寓意為線索,通過 DALL-E 3 對場景進行反復迭代優化,并以 Midjourney 作為輔助,最終生成了多個滿意的備選場景。在后期制作中,會用到 PS 進行畫面細節潤色,最終呈現出了一組融合傳統美學與未來科技的作品。
這次參賽讓我深刻體會到,AI 絕非一種冰冷的算法,它的魅力恰恰在于能夠與人的創造力激情碰撞,催生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傳統文化的瑰麗和前沿科技的魅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也能擦出不一樣的藝術火花。
AIGC 發展展望與設計師指導建議
優設網:您如何看待 AIGC 的發展前景?對于有志進入這一領域的設計師,您有哪些建議?
十三:我認為,AIGC 將引領整個創意產業走進一個嶄新的時代。它不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對傳統創作理念、流程、商業模式的顛覆和重塑。可以預見,AI 將在視覺藝術、影視、文創、游戲、醫療、音樂等多個領域掀起一場"智能化"的海嘯,催生更多前所未有的創意形態和玩法。
對于有志于投身 AIGC 的設計師們,我想說,我們無疑選擇了一個最好的時代,AIGC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每一天都充滿了新的可能性。把握這個風口,肯定能在這個行業占得先機,開創一番事業。
但 AI 畢竟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在為創意賦能的同時,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我建議,設計師們一方面要勇于嘗試,敢為天下先。另一方面也要腳踏實地,在一些細分賽道深耕專業能力。無論是基礎算法、模型,還是內容、美學,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此外,我也鼓勵大家要構建系統性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地審視 AIGC 的發展圖景。既要關注技術進步本身,也要思考它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既要發掘眼前的商業機會,也要洞察長遠的行業趨勢。只有在對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有著整體性認知的基礎上,才能在這個領域走得更高更遠。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AI 終究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它雖然強大,但并不是萬能的。真正厲害的設計師,不應該把 AI 當成創意的"自動販賣機",而是要學會如何將這一前沿技術與自身的專業素養、審美情趣、人文情懷融會貫通,形成獨特的創作語言和風格。這需要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在人機協作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
我相信,這個行業的未來,屬于那些既懂技術,又有內容。既有國際視野,又能傳承本土文化的復合型人才。希望大家都能在 AIGC 的浪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用智慧和想象力開啟屬于設計的新紀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與更多的 AIGC 佼佼者一起,創造出更多令人驚喜的作品。
結語
十三: 感謝優設網的采訪,也感謝大家的關注。AIGC 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相信未來還會涌現出更多令人驚喜的技術和應用場景。作為設計師,保持開放、好奇、敢為人先的心態至關重要。我也將繼續秉承"AI 向善"的理念,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技術的力量,更期待每位有志之士的獨到見解與深度參與。誠邀各位與我探索,讓我們在交流與碰撞中尋找答案,也歡迎大家加入"AI 蓬萊",一起探索、一起創新、一起成就更加精彩的未來
優設網:再次感謝十三老師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專訪,與我們分享了您在 AIGC 領域的精彩見解和寶貴經驗。相信您的觀點必將為廣大設計師帶來啟發和動力。讓我們攜手并進,在 AIGC 的賽道上奮力前行,共同譜寫設計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熱評 出手不凡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