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設計進階這個話題其實有很多大佬跟團隊都寫過,我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吧,設計進階還是需要看階段,現在有很多的能力維度表,但表里的內容我理解為還是一個目錄或者基礎能力的概念,例如初級需要會什么什么,中級會什么,高級會什么,就跟走流程一樣。
但實際工作久一點的設計師都知道,這些點不是絕對的,有的專業能力可能需要高級設計師精通,但是中級設計師也會,為什么說是中級呢,因為按照能力維度表嚴格來匹配的話,中級設計師你需要會 6789 才能達到高級,但是現在只會了 8,其他的都不會,那怎么辦呢,我個人感覺這其實算是比較虛的進階方式,當然作為參考是沒問題的。
我個人理解是設計師本專業的能力需要必須會,其次需要學習向上游或者向下游的一些專業能力,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晉升,比如什么需求分析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等我們都把這些歸類于上游的能力,盡量站在上一級的角度去提升相關能力,下面我根據個人理解列出一些比較具有實用性的提升方向。
更多自學方法:
1. 市場研究方法
研發方法有很多,比如定性、定量研究來尋找用戶需求以及用戶對某行業的一些感知,也可以通過一些新聞媒體上關于該行業的一些報道,如果想看數據類的可以通過一些數據平臺比如百度指數、谷歌趨勢相關的平臺來看。
2. 了解行業趨勢
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就是關注一些國內外新聞報道,如果行業內涉及到技術類就可以關注下技術發展有沒有新東西什么的,但對于設計師來講了解這些是錦上添花,可以讓我們對于行業的理解提高一些,核心的還是看設計師們能不能讓這些信息中嗅到設計趨勢和新的用戶體驗,這點相對比較難。
3. 了解競爭產品動向
例如競爭產品發步了什么新的功能,發布了什么新的產品,他們的用戶群體有沒有變化,作為設計師可能常見的就是競品突然發布了新的功能,這時候我們需要去挖掘一下背后的信息,他們基于什么原因發布的新功能,能給產品帶來什么樣的價值,自己的產品如果有這個功能會有什么變化,這些都需設計師去思考一下,培養自己的商業思考能力。
4. 用戶調研能力
這個大多設計師都經歷過了,,這也是體驗能力中最常見的一個方法,例如 1v1 訪談,用戶測試,用戶行為等等都是算用戶調研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我們讓設計更有依據,也可以幫助產品找出問題挖掘用戶痛點,出發點不同結果不同,但必須要懂要會。
想要進階數據分析能力必不可少,它是以數據驅動的方法優化用戶體驗,這也是在設計中最具有依據;
以設計師視角來看跟我們相關的數據無非就是轉化率、點擊率、pu、uv 等等,這里指的數據分析是能夠通過設計的角度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頁面一個圖標換個樣式或許數據就上去了,一個交互流程換一個表現形式數據也可能上去了,那數據分析其實就是我們要知道為什么換了這個元素數據就提升了,當能夠結構化的把這個問題分析明白,那其實也就具有了設計師所需要的數據分析能力,以數據為導向的設計;
關于數據收集,這里每個產品都有相關的埋點數據直接要,沒數據就需要第三方數據平臺或者一些用戶調研等外部數據;
顧名思義就是給產品找不足,俗話說當局者迷,很多設計師大部分情況下對自己的設計都挺滿意的,但突然接到體驗優化的一些任務時,又無從下手,不管怎么看都覺得設計的挺好(大部分設計師心聲),那么作為旁觀者呢我們也要客觀的去看問題,避免出現我覺得怎么怎么才行,那么體驗分析如何入手呢,請君往下看~
1. 明確分析目標
確定分析目標,因為什么進行分析,產品遇到瓶頸需要破圈?用戶反饋問題太多滿意度下降?功能無法承載用戶...
2. 確定用戶群體
確定你的目標用戶群體,不同的用戶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確保分析過程中考慮到各類用戶;
3. 收集用戶反饋
利用各種方式收集用戶反饋,包括用戶留言、反饋表單、用戶訪談等等,了解用戶的喜好、痛點和建議;
4. 用戶旅程圖
創建用戶旅程地圖,從用戶角度出發,模擬走一遍產品流程,包括開始過程結束,利用同理心狀態以及用戶反饋的問題在用戶旅程圖上標注清楚;
5. 評估問題并解決
基于用戶反饋和用戶旅程圖大概就可以確定存在的問題了,那么此階段只需要將問題進行整理分類,哪些是可以自己驅動解決的哪些是上下游的問題,最后逐一突破!
6. 可用性測試/用戶測試
此階段可以幫我們驗證發現的問題是否被解決,如果沒解決可以推到重新解決,實際測試方法不止局限于這兩種;
用戶分析能力是進階能力的核心,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理解用戶行為和用戶需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產品體驗和用戶滿意度,想要提升用戶分析能力建議從以下幾個維度切入;
1. 用戶研究
主要目的是明確用戶痛點需求,了解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實際行為,以此來作為后續設計的依據,研究的方法很多,每種方法對應不同的目標,常用的幾種方式用戶訪談、用戶行為測試、問卷調查(定量)、原型測試、眼動儀測試、競品分析等等
2. 用戶畫像
這個就比較常見了,一般產品都有自己的用戶畫像,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示用戶信息,常見的用戶畫像組成大概分為年齡、性別、職業、收入、心理狀態、情感價值、喜好等等,通過上面說的用戶研究基本就能拿到對應的數據;
3. 用戶測試
這個其實貫穿整個用戶體驗,根據當時的目標需求進行用戶測試,一般無論大小需求還是分析都可以用到,基本步驟就是確定目標、招募用戶、制定計劃、確定測試場景、準備測試問題、確定訪談者記錄者、進行測試、分析總結,這些流程基本是個大概,更加細致的一些教程可以直接從網上搜,都比較成熟的流程了。
4. 用戶反饋分析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把各個渠道的反饋建議收集起來,如上面說的用戶訪談,產品內的反饋機制等,主要是將這些反饋進行篩選拆分,哪些是真的反饋哪些是偽反饋,比如一個社交產品用戶反饋評論互動不好用,但是通過后臺數據發現,這個用戶的行為只是停留在瀏覽區,那這個用戶反饋的問題就不是評論互動功能的目標用戶,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歸類為偽反饋;同樣其他的問題也是這樣篩選。
5. 基礎理論
任何維度的能力都離不開理論,關于用戶分析的理論建議看看人機交互相關和心理學相關的內容,主要是學會理解換位思考,前提是設計的基礎理論也要會~
一個資深的設計師除了專業的能力外,推動能力也是關鍵的一項,關乎著你做的設計是不是能落地,落不了地的設計都是自嗨...,推動能力一方面是自身的溝通能力,另一方面是走公司的流程制度。
1. 目標
為什么說目標呢,我們去推動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搞清楚要達到什么結果,同時要去跟不同角色對齊目標,例如要推動一個設計改版,那這時候要明確這個改版對于不同角色能帶來什么結果;
這里有個溝通小技巧就是給到對方想要的,用對方的利益來達到自己目的,例如跟產品溝通就要想清楚當下產品經理想要什么數據?體驗?流量?用戶?然后就可以以此次改版可以對產品帶來流量上的提升,拿出你準備的依據給對方看,這時候推動就可以事半功倍,那同樣對于開發團隊來講,也要想清楚對方想要什么,比如此次改版對產品的基建組件進行優化整理,方便后續你們后續開發的時候可以直接調用提高效率,當然實際還要根據各位設計所在公司的情況。
2. 需求文檔
上面提到我們要把準備好的一些依據給上下游或者老板看,這個其實理解成需求文檔就行,比如為什么做,調研了哪些東西,結果是怎么樣的,帶來的收益預估等等,都需要匯總一起。
簡單一些講就是上一層思考問題,設計到后期其實就不是說解決需求問題了,而是解決產品問題,需要站在上游去思考問題,提前洞察需求背景,幫助我們做設計;
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會經常思考,我想做什么風格,怎么適合產品,想做什么樣式才能滿足別人的審美等等,那如果站在上一級視角,就是他為什么做這個事,他做這個事的依據是什么,他做這個事現在還有哪些不足,用這個思維方式思考后往往會命中老板或者上級的痛點(純個人經驗)。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防脫發藥水」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2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