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的關于如何進入大廠的建議里,提過我們要學會利用跳槽這個工具做杠桿,幫助我們進入到更好的平臺中,實現職業的升華。

而在這個過程里,需要找到值得全情投入的公司,參與產品的發展并做出成績,積累對應的資歷。但是什么樣的公司才值得我們投入?也是有標準,需要做判斷的。

今天就對此做一些分享,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會如何做判斷,希望能對大家提供一些啟發。

基本的福利和保障

第一條是基本常識,為了保證下內容的完整性,還是要稍微講一下。

一家公司有沒有發展潛力和靠不靠譜并不完全對等,但是一家不靠譜的公司,發展潛力再好,對于打工階級的我們來說也會有巨大的危害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對一家公司有一個靠譜程度的判斷,如果低于某些預期的話,那么都不值得我們浪費太多精力在上面,下面是我判斷的一些標準:

1. 公司信譽

先在天眼查等工具上看看這家公司的風險提示,是否包含大量違約違規的信息,以及勞動仲裁。還有就是稍微有點規模的話則可以在脈脈等社交軟件上查看員工的評價。

2. 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段這個也要做判斷,倒不是說完全杜絕996,而是如果實際工作時長特別長的話,在一開始就應該有明示,以及會通過一些實際舉措來進行補償(加工資、調休、彈性等)。

3. 福利薪資

最后就是基本福利和薪資的問題了,一家靠譜的公司,基本上該有的年假、年終、五險一金等福利是要包含的。如果注重人文關懷,那么還會有住房、通勤、節日補貼,以及日常團建費用、下午茶、零食、健身等福利。

以上三點,是判斷這家公司對于職員態度的標準,態度越馬虎越惡劣的,那么越不值得花太多心思投入。

即使前期你沒有看出來入職以后發現和一開始說的不對版,那么不是選擇離開就要做好拿它當過度的心理準備,不要在持續遭遇不公正待遇以后還再拿大量精力去爭取自己的相關權益。

公司的主營業務

任何有潛力的公司,都是基于它的業務是順應市場行業需要的。如果要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負責任,也就一定要花時間去研究企業所處的行業,不管你之前了不了解。

無論是在官網還是面試過程里,一家公司所處的行業是什么,針對哪個領域,不管是社交、電商、實業、教育或者B端,你總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然后,再搞清楚他們針對這個領域,提供了什么樣的服務,這個服務是否是這個領域所欠缺、真實存在的需求。

比如針對護膚品行業提供完整成分表的工具,因為女生非常在意。或者針對減肥健身人群提供食物熱量計算,這是控制攝入的人群必然會做的事情。

所在行業和業務方向,決定了一家公司可以走多遠。雖然作為設計師你不可能全知全能到獲得精準的預判(比如拼多多讓很多人走眼了),但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就可以粗略判斷業務的合理性或者商業邏輯是否順暢的。自己思考都走不通的業務,是沒有參與必要的。

比如我認為最常見的幾個坑,第一就是做 「平臺」,要做一個功能復雜又服務多端用戶的平臺,里面有9成會難產而死,剩下1成中的9成也會因為開發產品資源跟不上死在半路上。

第二就是復制某些成熟應用的邏輯,比如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 「小紅書」、下一個 「美團」、下一個 「點評」,沒有什么新產品可以在相同的模式下實現對成熟產品的超車。

第三就是 「需求倒置」 的問題,不少創始人對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是沒有 13 數的,他們多數人也不是產品鬼才,所以當談論業務的時候喜歡用 「只要我做了……用戶就會……」 口氣的,那么基本上商業邏輯都是源自他的一廂情愿,風險更大,成功概率更低。

同樣,在一些復雜的情況下,我們也需要在實際工作環境和深入接觸這個行業后才能獲得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的真實情況,如果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就不要再做無畏的掙扎,做好跳槽的準備。

公司的人才資質

一個公司所處的行業和主營的業務再有潛力,也得有人去做和推進產品的研發。所以,還有個重要的判斷依據,就是這家公司所具備的優勢是什么?

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在我看來只有兩樣東西:

  • 人員水平
  • 硬性資質

一個小學生都會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經歷過大量的創業公司和研究大量創業成功案例以后,有一個結論就是,一只獅子帶領一群羊,遠遠比一只羊帶領一群獅子的團隊組成有效、健康得多。

創始人到創始團隊,是判斷一家公司團隊是否有戰斗力的核心標準(也是風投的主要判斷依據),除了面試你能接觸到的面試官以外,你還要去查看創始人和團隊的履歷,過去做的產品和業務,有哪些成績。

或者在入職以后,創始人或者高管的展示出來的人格魅力、遠見、能力、精力能讓你折服,那么即使公司出現階段性的問題和挫折,也可以對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

另一部分硬性資質,則是一些無法別人難以獲得的資源,比如國內互金行業,正規的公司都需要有關部門頒發牌照,這種硬性條件不是光有錢能買得到的。

或者在某些技術領域創始團隊有足夠的積累,有競爭對手難以超越的壁壘,常見于大數據、AI、深度學習等技術細分市場的創業團隊。

當這兩個方面都有優秀表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滿足了這家公司高速發展就會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我們要做的,就是抱緊這個機(大)遇(腿),獲得高速發展的紅利,在職業履歷上收獲更有價值的經歷。

結尾

如果已經有了幾年工作經驗,即使還沒進入大廠,不是知名設計大佬,也應該擺正一個心態,就是你的求職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如果要獲得更多的回報,就應該像一個投資人一樣去審視你要加入的團隊和公司,籌碼是你的時間和精力。只有正視對待,并持續進行實踐和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投資邏輯,為自己職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助力。

希望本篇分享給大家的內容能為你們帶來一些參考,不再輕易對職業的前景感到喪氣!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超人的電話亭」

什么樣的公司值得設計師全情投入?來看總監級的分析!

收藏 45
點贊 18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