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和「成長」是我們和羅穎這期采訪的兩個關鍵詞。
作為石墨文檔的產品總監和第一位員工,羅穎覺得石墨文檔就像她的一個寶寶。她設計了石墨最早的 UI,見證了它從七八個人的小團隊,成長到現在100人的公司。
羅穎的性格果斷、直爽,在每個人生的十字路口,她遵從內心,不害怕做出更冒險的選擇。回過頭去看,正是這一個個選擇,讓她成長為現在的自己。
一、回過頭去看,我很感恩自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UX Coffee:2010年研二的暑假,你在創新工場實習。當時你除了創新工場之外,還拿了一個新浪的 offer。當時正是新浪微博最火的時候,新浪也是有名的大公司,兩家公司完全不一樣,你怎么做出這個決定加入創新工場的呢?
羅穎:我覺得這跟每個人性格有關,我是很喜歡冒險的人,心里有一顆創業的種子,所以每一次選擇看起來都會比較冒險。而且我覺得在創業團隊里面成長會更快一些,因為創業團隊里面發揮的空間大,難度和風險也大,比如我第一個加入的團隊就融資失敗解散了。但是我覺得沒關系,反正年輕,失敗了又怎樣,我其實沒有什么成本。現在回過頭去看,我非常感恩當時的自己做了這樣的選擇。
我加入的是一個正在孵化的創業團隊,叫「評論啦」,團隊大概六、七個人,我設計了整個產品和 logo。我們拿到了種子輪,但是最后孵化完,沒有融到資,就解散了。
項目解散之后,我正好畢業,只能重新找工作,很幸運的是拿到了百度、小米、愛奇藝、新浪等大公司的 offer,還有一個 offer 來自即刻搜索。這一次我依然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了一個看起來又很冒險的決定,加入了即刻搜索。這是一家人民日報社旗下的公司,還挺有國企的氣質,我選擇它是因為我加入的移動事業部是獨立的部門,自負盈虧,自力更生,像一個創業團隊。我不想去大廠做一顆螺絲釘,我愿意在剛開始的兩三年內不計成本、付出很多,但我要的是我成長的速度,我要在短時間內學到很多的東西。所以我加入了即刻搜索,也正式從交互設計師轉型成了產品經理。
UX Coffee:你當時是怎么決定從設計轉到產品的?
羅穎:我在創新工場其實是產品負責人直接帶我的,跟著他學了很多產品,被開了眼界。后來我發現,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很難控制項目最終上線的樣子。產品經理會更貼近我的目標,因為產品經理是項目的 owner,我不僅只是負責設計,從設計到上線,到用戶使用,一直到被市場、被資本的驗證,我都可以全程跟進。
另外,我心里一直有一顆創業的種子,如果把公司也看成一個產品的話,其實每家公司的 CEO 都是 PM,當 PM 可以讓我提前學習這一塊的經驗。
二、嚶嚶嚶,我不想做產品經理了!
雖然之前的經歷給羅穎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也有好的 leader 帶領她順利過渡,但角色的轉換也不會是完全一帆風順的。因為一個疏漏,leader 在全公司公開批評了她。
羅穎:正式工作半年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負責的產品做了一次迭代。因為我沒有檢查下載包里的圖片,導致下載包有100MB 這么大。這是一個很低級的錯誤。當時我的 leader 在全公司公開罵了我,我被他罵哭了,心里特別委屈。我還跑過去跟他說,「嚶嚶嚶,我不想做產品經理了,我還是做交互吧!」他就問我為什么。我說我覺得太苦了,這個產品我從頭跟到尾,最后漏了一個非常小的細節,但我還是要背鍋。他聽了,很平靜地告訴我,「產品經理就是這樣子的。產品經理就像一個項目的媽媽一樣,你要管到底」。經過這件事情以后,我會更注重項目里的每一個小細節。
UX Coffee:在即刻搜索工作了一年左右,你回到家鄉武漢,加入了海豚瀏覽器。
羅穎:在北京雖然正式工作只有一年多,但是積累經驗非常快。回武漢之后,我已經是高級產品經理了,負責海豚的中文瀏覽器。但是我覺得工作有一點平淡,沒有太多挑戰,有一點像吃老本,在做我自己擅長且會做的事情,但是沒有太多我不會做、有挑戰的事情。就在這個時候,我接到了石墨創始人吳冰的電話。
△ 石墨文檔創始人:吳冰、陳旭、吳潔。羅穎接到吳冰電話時,石墨團隊只有這三個創始人。
三、石墨「出道」前
羅穎:我和吳冰第一次打電話就聊了四個小時,聊了產品、工作經驗、創業和國內外的趨勢,聊得意猶未盡,我就又去了他們公司當面聊。我們見面之后,又聊了天文、歷史、建筑、藝術、哲學,整個聊了一遍,覺得挺投機的。當時我就想,這也是一種緣分,我又這么喜歡冒險,不如趁年輕再做一次冒險。
石墨成立的故事還蠻有意思。很多團隊是先成立公司、有產品,再組建團隊,但我們是反的,我們是先組建了團隊,但有了團隊之后,不知道該做什么。我們團隊是在2014年的3月份組建完成的,石墨是在5月6日「出道」的。當時團隊里有三個創始人,還有我,我算是產品經理+設計師,還有幾個程序員,大概是七、八個人。大家有一股創業的沖勁,覺得我們要在一起「搞事情」,但不知道具體該搞什么事情。為了探索方向,我們打散成三個小組,選了三個方向分別開發 MVP。這三個方向其實都和石墨沒有什么關系,分別是地圖推薦、精英社交、任務管理。
但是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卻發現,比起這三個方向,我們更想解決自己在開發中的痛點。其中一個很大的痛點是我們需要非常高效的協作,需要去撰寫一些文檔,在團隊里分享。比如說我作為 PM,先跟創始人一起確定產品的框架和需求,然后把它細化成 PRD,跟開發同學一起討論。我們當時用的是 Word,來回修改非常不方便,桌面上滿滿的都是同一個 Word 文件的「最終版」、「最終不改版」、「最終打死不改版」,效率非常低。所以我們在找好用一點的工具,試過 Google Doc、Hackpad,我們覺得 Hackpad 好酷,可以在線協作,大家能針對一個地方討論和修改,修改以后能夠自動保存版本,方便我們去回溯、回滾。
當時 Hackpad 基本上能滿足我們的要求,但還是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比如說上傳圖片和附件。然后我們發現 Hackpad 用了一個叫 Etherpad 的開源框架,我們就把框架拿過來改了一下,方便我們自己使用。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 X Note,就是石墨的前身。改好了以后,我們三個項目組都開始用它,用了以后覺得好爽,節約了很多時間。
這個時候我們回過頭看,前面說的三個方向國內都已經有人在做,而且都做得比較好了。如果我們把它們做成了,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但是如果我們做一個對標 Google Doc 的在線協作云文檔、甚至是 Office 三件套的話,首先國內當時是沒有人做的,我們是在做一個從0到1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覺得它很酷很好用,我們首先能打動自己。如果我們這么喜歡它的話,千千萬萬個像我們這樣的小團隊也會喜歡它。
所以我們決定把三個項目都停下來,集中所有精力和資源去開發 X Note,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把它做成一個可演示的、比較穩定的 demo,14年的夏天拿著 demo 去了北京的36氪的孵化器「氪空間」。氪空間每一輪會孵化10個項目,都是百里挑一的。當時我們去的時候,其實他們已經招滿10個團隊,海選通關已經關閉了。但是我們創始人吳冰、吳潔不信邪,他們一定要去試一試,覺得「你說 close 了又怎么樣?我覺得我們產品就是很好」。而且我們沒有辦法再等一年了,互聯網迭代速度這么快,一個產品等一年是很可怕的。所以吳冰、吳潔拿著 demo 找到他們的負責人,當場給他們演示,當天就折服了他們,他們決定破格把石墨作為第11個團隊錄取到氪空間。就這樣,石墨算是「出道」了。
后來就比較順利,我們在第三個月就完成了天使輪,融了800萬,打破了當時氪空間第一屆和第二屆的天使輪融資記錄,算是當時氪空間比較明星的創業團隊。
△ 今年五月,石墨文檔四歲慶生現場布置
四、低谷
羅穎:2015年年底,我們經歷了一個非常嚴重的低谷——我們的融資協議被跳票了。這個時間點非常尷尬,因為在年底,所有投資機構都已經用完了一年的預算,不可能有人投我們,我們只能等到來年開春,他們才會有投資預算。就在那個時候,我們發現整個公司賬面上的錢只夠發大家一個半月的工資。當時感覺像是被敲了一棒一樣。
當時公司大概有20個人吧,CEO 跟大家說「我們現在的錢只夠發一個月工資,但是我們不會輸,我們要等到來年春天」,問大家愿不愿意陪石墨一起降薪一半。讓我很感動的是當時所有人都愿意降薪,而且沒有一個人離開公司。我們都相信產品一定能成功,無論如何都要撐到來年的春天。所以我們集體降薪了一半,削減了很多開支,沒有發年終獎。然后一直等到16年開春的時候,我們果然就等來了春天。
UX Coffee:在你個人的成長方面,有沒有什么不順利的時候?
羅穎:其實有很多困難,但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以前那些都不算什么。剛開始創業的頭一兩年,我跟吳冰、吳潔經常吵架,還有兩次我甚至「離家出走」,直接跟他們說「我不來上班了」。那時候他們非常喜歡摳細節、參與產品設計。有一次我設計了一個桌面頂部的系統提示,我想把它居中對齊,但吳潔覺得有點顯眼,想把它左對齊,于是我們就吵起來了,吵得喋喋不休,就像情侶吵架一樣。我很委屈地跟他說「天哪,我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居然還不能決定一根線!」吵完以后,我跟他說我心情不好,要請假,然后我就真的回去呆了三天,在家里還氣哭了,就為了這一根線。我們當時就是摳細節到這種程度。
這四年走過來,我們的默契越來越好,現在基本上不吵架。不夸張地說,有時候他們一個眼神,我就能懂是什么意思。
△ 石墨核心團隊
五、為中國人設計一款產品
UX Coffee:我是在微信群里看到別人推薦石墨文檔的,第一眼就被它的界面吸引了。它雖然是一個效率工具,但設計看起來就像一幅水墨畫。我想聽聽你作為第一個產品經理兼設計師,做這個設計背后的原因。
羅穎:其實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觀念里,我們想做出一款中國人都很驕傲的產品。可能有些人聽了會想笑,但我們心里真的有這樣一個夢。現在世界上無論是 Apple、Google 還是微軟,都有這么多偉大的產品,但是他們都誕生在美國。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但是竟然沒有一款能夠聞名于世界、能夠影響全世界的科技產品。
所以我們想做一款中國人自己的產品。其實我們沒有刻意地想賦予產品個性,初衷就是想把產品設計得自然一些,為中國人而設計。其實中國文化美學相比西方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它非常內斂,整個的調性是舒適、自然、安靜、經典,而硅谷的產品可能會比較時髦、快捷。我們覺得如果我們要為中國人設計一款產品,那它一定要長得像中國人的模樣,而中國人的個性就是這樣子的,比較安靜、有氣質,所以我們給石墨設計的美學準則就是自然、安靜、簡潔、易用。
石墨的 logo 應該是我們比較有代表性的設計案例。「石墨文檔」這個名字是吳潔起的,寓意是古代人們用石墨進行文字的書寫、記錄、交流,而現在我們就用石墨文檔去進行溝通,去進行信息的交流,這個名字是對古代文化的一種致敬。另外,logo 字體的靈感來自于活字印刷, 北宋年間,活字印刷被發明,最終取代了手工抄寫,其實是文字歷史上的一次顛覆。而石墨也是摒棄了復雜、沉重的操作方式,讓整個書寫的體驗回歸簡樸,我們覺得這也是一種顛覆。
所以我們就用了宋體,進行了改良。一開始字體里的喇叭口特別粗,看起來不夠娟秀。我們對喇叭口做了處理,讓文字娟秀且飽滿,后來還對文字的寬和高進行了一些調整,讓它看起來更加四平八穩、更對稱。
△ 石墨文檔 logo 設計
UX Coffee:你前面說這個產品融入了你們團隊對中國藝術、建筑的理解,還有哪些體現在產品上?
羅穎:這個有很多,我可以講一天(笑)。說一個從建筑上汲取的靈感吧。中國古建筑有一個特點,就是四平八穩、對稱式的布局。大到整個建筑群體的規劃,比如北京故宮的建筑群規劃,小到一間房的布局,全部都是居中對稱的。中國人是非常崇尚自然的,在自然里有很多對稱的東西,對稱蘊含著平衡、穩定,天生就會帶給人安靜的嚴肅感。所以我們在文檔編輯頁里使用了對稱式的布局,比如工具欄就是居中對稱的。而無論是微軟、Google 還是 WPS,90%的工具欄都是靠左對齊的,因為靠左對齊空間會更大一些。但是我們覺得居中對齊感覺比較安靜、平穩,給人儀式感,所以一直延續著這種布局。
△ 文檔編輯頁:工具欄居中
每篇文檔的底端會有一個「編寫于石墨文檔」,這個是借鑒了古代的書信。古代書信的信紙末尾會有一個印戳作為落款,我們借鑒了這一點,設計了這樣一個自動署名。
△ 「編寫于石墨文檔」落款
再說說我們的色板吧。可能大家都想象不到,為了做這個色板,我們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改了快20版。我們一開始參考了其他產品的色板,但是用戶用它們進行搭配的時候容易配得不好看。我們設計石墨文檔的初衷是希望所有的默認格式都非常好看,用戶只需要專注于內容,不用過多地去關注樣式。為了達到這一點,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調整每一個默認的樣式,包括行間距、字間距、縮進、色板、默認的字體庫等。
我們對色板的目標是用戶無論使用哪兩種顏色搭配,都會非常好看。其實這個要求挺高的,比如你用紅色和黃色搭配,很容易搭出很刺眼的組合。為此我們研究了很多色板,包括 Adobe 的色庫、日本配色的網站,甚至還找出了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的藝術作品,去看古時候大家喜愛什么樣的顏色,思考為什么這些顏色搭配出來好看。最終迭代了十多版,才有了今天的這個色板。我們還為每一個顏色都取了名字,鼠標移上去的時候能看到,比如「枯茶」、「蒼藍」、「琉璃」,這些細節我們不會跟用戶說,但是我相信他們能感受到。
△ 石墨文檔的色板
UX Coffee:你前面說到石墨的設計原則是自然、安靜、簡潔、易用,這八個字是怎么定出來的呢?
羅穎:我們在總結設計美學的時候找了很多參考,我們會去看蘇州博物館、蘇州園林,還有一些明式家具,還會去北京的胡同還有故宮里逛,還會讀古詩詞,去找我們覺得「很石墨」的東西,把這些東西集合到一起,去歸納、提取他們的共性,才慢慢總結出來這八個字。
有一次我去蘇州博物館,里面有一個明式家具的展,我一進房間就覺得「這個房間好石墨」,因為明式家具的線條非常干凈、古樸。《長物志》里有一句對中國古典家具和園林的描述,「寧古無時」,就是寧可古典也不要去趕時髦,「寧樸無巧」,寧可樸素也不要去追求精巧,「寧儉無俗」,寧可簡潔也不要追求庸俗。那個房間就是這樣,安安靜靜、非常簡單。我覺得石墨就像是一個布滿了明式家具的房間。有的產品可能像精裝修的樣板房,你一開始會覺得它很奢華、很炫酷,但是當你在這個房間里面住了一年、十年的時候,你會受不了,你會覺得還是住簡單一點的房間會更舒適,因為簡單的東西經得起時間的驗證和沖刷。
△ 明式家具:「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
六、從產品經理到產品總監
UX Coffee:一路走來,從產品經理到產品總監,你覺得你在哪些方面有所成長?
羅穎:在進石墨以前,我的技能是點狀的,可能某一段時間多做一點產品設計,在另一個項目里面更偏項目管理。但是來到石墨以后,因為創業公司人比較少,基本上都是一人擔幾職,所以就要求每個人都非常全能。我不僅要把每一個技能點做得夠深入,而且要能夠很好地串聯起來,能力更綜合。
另外,在大公司里面做 PM,其實我的上級或者是戰略層已經決定好了要做什么樣的產品,我只負責細化需求。但是在石墨,我得從零開始思考戰略布局,比如如果我們今年走了這樣一步,后面會對產品有哪些影響,所以對我的全局觀和戰略思維有更高的要求。
團隊人多了、做了產品總監以后,對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我自己也在摸索這方面的經驗。我自己比較喜歡跟每個小伙伴交心、做朋友。我覺得一個人工作狀態不好,這只是一個表象,他可能是家里有什么事情,或者是個人生活上受到了挫折,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非常了解他的性格、家庭和個人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揪著他工作上的問題不放。
我覺得管理有時候和我跟寶寶交流是一樣的。我會找一些激勵寶寶的方式,我會很具體地表揚他,比如說他自己吃飯,我就會說「哇太棒了,你今天可以自己吃飯」。當一個員工做得非常好的時候,我也會及時、具體地表揚說「你這個東西我覺得做得很贊」,這個時候往往小伙伴是非常高興的。其實我覺得石墨也像我的寶寶一樣,真的是看著她長大,從0到1再到現在。
UX Coffee:祝你的兩個寶寶茁壯成長,希望石墨文檔能夠一直做下去,實現你的夢想,做出讓中國人都驕傲的產品。
掃描二維碼或微信內搜索「UXCoffee」,關注 UX Coffee 設計咖 微信公眾賬號:
圖片素材作者:Kit8
「設計師專訪」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為下方 1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