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優設網獨家專訪滴滴創意設計團隊,也是滴滴Disign的負責人首次公開團隊的發展狀況,讓我們來看看頂尖的設計團隊是如何打造的。
2015年11月5日
地點:滴滴總部 - 數字山谷
被采訪人:程峰 - 滴滴出行高級設計總監
峰哥您好。我是優設的安洋,今天想簡單跟您聊一下 :)
好的,叫我程峰就好。
首先您能給我們優設的小伙伴介紹一下自己嗎?
好的。畢業后就一直從事創意設計相關的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從互聯網產品設計到廣告創意到現在加入滴滴。
剛畢業時進入了一家正版音樂公司,以為這輩子可以邊聽音樂邊做設計,但當時國內版權意識還比較淡薄,公司運轉非常難,堅持了不到1 年,這家公司就Over了。
后來加入了搜狐,從搜狐游戲到搜狗。當時是是05 年,第一次接觸產品體驗設計,07 年加入百度,交互/視覺都做過,后來感覺體驗不能僅僅是純粹的將理論研究到一定深度,再好的理論還是需要實際落地。當時的互聯網,好的視覺輸出甚少,大家普遍對視覺設計師的定位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再加上一直以來喜歡廣告創意視覺表達,所以進入廣告行業打拼了幾年,幾年廣告生涯后,加入滴滴。
之前一直思考,互聯網很多人做視覺不是太專業,重視視覺效果但忽視表達。但在廣告公司又發現很多人擅長表達,但規范性邏輯性差了一些,總是有欠缺的。
當時我是帶著創意的想法做體驗,帶著體驗的思路來做廣告創意,可能比別人考慮的多一些。其實本質上沒有隔閡,希望可以利用我的經驗在滴滴將兩方面的特點融合起來。
您加入滴滴也有一段時間了,那您能簡單介紹下滴滴設計團隊的結構和情況嗎?
在職能上分為兩個大方向:第一是體驗設計,有UI 、交互、UE ;另外一個是創意。
體驗設計更多重心在產品的設計上,從調研、交互,到產品界面,以如何提升滴滴用戶體驗為目標。第二個團隊更偏向于品牌及運營相關的支持,包含創意、設計、文案,如何最大化實現目標,這不僅僅是品牌或運營經理在考慮的事情,也是我們在考慮的事情。
關于創意工種,舉個例子,可能在互聯網通常的認知是覺得需求方應該把內容想好,設計師來做一個美化的功能。在這邊不是,在這邊每個人都是一個創意者,視頻腳本甚至都是自己在寫,跟拍攝影團隊,跟導演溝通演員等等。整個團隊在創意方面已經完成了一部分蛻變。
好像這部分的設計所做的事情會更多,更自由,包括怎么實現、怎么溝通。
那咱們現在團隊已經破百了是吧?目前是怎么分工的?
職能是剛才那樣,現在的架構分為縱向和橫向。我們有公共平臺的設計團隊。這個團隊包含了兩大塊,一塊是橫向的交互、UI 、UE,一塊是公共的創意&視覺。
橫向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理解為后勤+特種兵團隊,這個團隊主要用來串聯整個平臺的設計輸出。比如大家可以看到滴滴整個平臺的設計框架的交互邏輯、視覺調性都是一致的,他們會去輸出產品的UI規范、交互規范、品牌視覺規范等。另外也對公司級品牌運營等重要項目進行支持。
而縱向團隊是支持每個事業部的設計組,比如專車、出租車、順風車等等,他們負責在大的設計框架內對進行更深入的設計,以及在公司整體品牌調性體系下進行相應的品牌創意和視覺輸出。
UE在滴滴扮演的角色是怎樣的?
我們團隊并不是一個學術氛圍特別重的團隊、并不是每天都在討論專業概念,空談120分不如實際做到80分,我們更多的還是在討論怎么去解決問題。
滴滴是一個強調站出來的公司,核心就是解決問題。再其次我們這個團隊,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一直是嘗試往前站一步,我說的不光是要在行業里,而是在整個的工作流程里。
比如說我剛才舉的例子,設計師可以影響到運營經理的決策,可以獨立去發想創意、去定義一個項目。相對于界線明確的公司,我們在流程中的位置要考前一些,所做的事情可能也比其他公司團隊多一些。
聽說Disign 有獨特的團隊文化,這種文化是怎樣建立的?
團隊一直就是比較快樂輕松的氛圍,我能看得到團隊里面無論是資深還是資淺,每個同學都能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快樂,獲得快樂的同時也能完成自己對公司的承諾。
每個人都特別想做一些新鮮的嘗試。我們內部也會鼓勵大家,我們會保證每一位設計師在團隊里獲得自己想要的空間,所以我能感受到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大家并不是在背著壓力做事情。
其實是放養。比如我們中秋的時候,大家會主動的想一些idea ,想到idea 的同時他們也在琢磨我們這件事的資源該怎么找,該找誰,怎么去推。
他們很有意愿、熱情的去畫一幅畫,去主導一句文案,自己找音效、做動畫,找端內的資源位,然后去排期、去修改,盯技術上線。所以這個事情,追尋原因是責任嗎?好像不是,以為這個詞太苦了。是壓力嗎?但壓力又是被動的。這個事情一定不是別人推著他做的。只是因為這個事情他做完了之后會獲得快樂,獲得成長。所以基于這些原因,我真的想了很久,我們的團隊文化到底是什么?或者在這個過程里面大家的狀態,想了半天覺得還是只有快樂這個詞。
這么大的團隊對未來是怎樣規劃的?
未來我們會更多鼓勵大家明確站位,更多碰撞。
每個設計師都想把事情做好,或者說對他來講是種愛好,誰不想把自己的愛好玩兒好呢。拋開專業層面再去講他該做什么,他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比如某一個設計師在支持某條產品線。我們希望他能屁股決定大腦,能完全站在事業部的角度去思考,然后跟我們橫向的設計師產生一些專業上的碰撞,我們會鼓勵大家產生一些立場上的碰撞,否則問題都會被隱藏起來。那么大的一個團隊,我們有意避免一鍋端的去引導大家都要怎么樣。一方面我們有很多產品,他們支持的內容各不一樣,再一方面這幾個團隊的風格也不一樣。不是說我們是一個設計團隊,我們全都要朝著一個點,而是要在內部百花齊放的。
事業部的設計師會真的跟PM站在一起,會為業務線去考慮,我們希望他是這樣的。因為橫向的設計師他是真正的從公共平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有的設計師他就是非常單純的站在視覺層面上思考,所以我覺得大家只有把自己的使命做的足夠單純、堅決的時候,他才能把自己那份做好。
也只有雙方都單純、堅決的時候,他們才會發現問題,之后就是怎么把問題解決掉,而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開放的,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進步。否則這么大的一個團隊,大家相互不得罪,和和氣氣都ok ,那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基本上是這樣一個狀態。
您現在的身份在這個團隊中起到一個怎樣的作用?
我負責端茶倒水等后勤工作,具體點就是希望能夠在公司里面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入職的第一次分享說的就是向前一步,設計師永遠不要只考慮設計。我來了之后主要是鼓勵大家往前走。
因為設計本身是處于工作流里比較末端的一個位置,如果總是在做執行就會讓自己越來越執行,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小。
所以我爭取給大家去打造一個這樣的空間,不斷的去解決更多層面的問題,往上甚至再往上走一步。夸張點說,最后有可能設計團隊單獨做一塊業務也說不準,可能是衍生業務。那還是設計師該做的事情嗎?還是,但是和傳統認知的設計師不太一樣了。其實這個也是我對整個團隊的期望,讓大家有自己的想法、意愿的時候,不要感覺被上面的天花板給擋住了。
目前團隊的狀態您覺得是您自己想要的嗎?
我覺得我們才剛剛開始,一方面要激勵大家、告訴大家你的能力不止是完成這一塊兒,目前我們還需要再去Push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整個公司層面對我們的認知,還需要再去定位一次。因為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對設計師的認知一貫是在那條線上,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觸動那條線,甚至已經擦掉了一點。但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往前推。
如果讓您給一些正在迷茫的設計師一些建議呢?
避免過早把自己定位。
很多有了一些工作經驗的設計師,他掌握了一種語言,覺得掌握的還不錯,他明確自己想要創造什么樣的東西,喜歡什么樣的東西。他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創造了,獲得了一些認可和贊譽,很多人在這個階段就早早把自己定位了。
過早的把自己定位可能會導致重復,停在那里,限制了往前走的動作,沒有辦法在更寬廣的層面去發展。
那這算是一種瓶頸嗎?
我覺得在技術層面不是瓶頸,關鍵是意識層面有了限制。這是一個心理問題,人總是這樣,在沒有做出成績的時候,他默默無聞的每天晚上苦練軟件。但是會了之后呢,他會通過項目去磨練自己的熟悉度。當他熟悉了之后,他會發覺,自己好像已經不錯了。所以當他找到一條路的時候,可能在這個領域做得還不錯的時候,他就會坐在這個成績上固步自封了。我認為這是一個心態上的問題。
我們現在會鼓勵大家嘗試不熟悉的東西。對我們來講技巧只是個語言,并不是每一個項目只能用一種語言表達。我會看到有的設計師的語言已經很豐富了,而且在技巧和心理上都沒有瓶頸,他會根據不同的項目、不同的理解,根據這些理解去選擇他所需要的工具做相應的設計。
這種設計師就比較少了。但是我期望大家是更往前一步的設計、去推動,甚至去主導。
所以大家要及時把自己拽回到原點,嘗試新鮮的東西,然后再把自己突破出來。這樣才是能走得長遠的辦法。
所以目前看來,設計還是很難的?
我認為是。設計是非常難的,并不是練就好了某些技巧就會做設計了,不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在用戶體驗層面上,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師他已經是半個PM了,好的UI設計師對交互也會很了解,好的交互設計師對用研也會很了解。而且他們在一起一定會互相了解到對方在考慮什么,需要提供給對方什么。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過早的給自己定位。
我剛剛說的好的設計師,是可以去lead一個項目的,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團隊里面有pm 、運營、設計師、前端、開發、調研、測試等等,但為什么非常少的看到一個項目的Owner 是一個設計師呢?這是整個設計行業應該反思的一個問題。
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我覺得還是一個心態的問題。當然大家的第一使命是要把自己的專業做好,但是真正做得好的設計師應該是對整個流程的了解。我們知道張藝謀是一個攝影師出身,但是他也可以成為導演。整個團隊,無論是攝影師、燈光師、演員等等都是圍繞他來轉的。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做呢。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專業的問題,而是大家沒有真正的把步子邁到前面去。
特別慶幸的是,滴滴從不限制這些。項目放在面前,誰更有能力誰就可以去own。目前在我看來設計團隊還沒達到這一步,大部分的項目還是PM在Own。但是我相信大家如果心態上沒有什么問題,那么我一直往前推動,不斷的給大家創造機會的話,我相信我們的人早晚會做到那一步,一個設計師可以成為項目的操盤手。
剛剛您說過設計師分類。但是目前從業氛圍是都想去大公司獲得一些項目經驗,那么您期望現在如果要加入滴滴的同學,他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呢?
是首先要看人。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三觀要正,至少要正直。
第二個要看術,我們希望不光是設計能力,其實希望他能夠有一點點格局觀。因為現在的互聯網行業變化非常快,需要大家不斷地適應變化。所以你是跟著跑、還是迎著跑、甚至領跑,這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格局觀,他會很累。理解不了變化,那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指望他在主動性上有太多發揮。
公司現在也愿意培養新人去提供他一些這樣的機會么
當然,我們每個組都有校招生,團隊內有很多很有經驗的設計師,在他們的帶動下,新人的成長是很快的。
我們優設其實是一個學習類的分享平臺,會定期分享一些設計類的干貨,而我們的用戶其實也是參差不齊的。那您能對我們優設的用戶說點什么嗎?
我今天說了很多心態上的問題哈,因為在我看來只要心態ok ,很多問題包括技能都不是問題。所以正在學習的人,最主要做的還是把心態放平,真正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說起來很容易,其實一步步做好的人真的鳳毛麟角,浮躁的是大多數,就像爬山,有人想很快的爬過去,拼命的跑,沒多久就會覺得很累,然后就放棄了,沖勁有余韌性不足。
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因為一件事情難而放棄,是因為心態,其實不用擔心,只要不停下來,早晚會邁過這座山。著急則欲速而不達。
另外一個就是保持熱愛,大部分人是因為熱愛而加入這一行的,保持最單純的熱愛是很重要的事情,我所見到的領域內最頂尖的人無不依然保存著最單純的熱愛。
好的,謝謝峰哥!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留言,系統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37 位幸運星
發表評論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