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UI 行業越來越飽和,體驗設計就被捧得越來越高。
甚至就連隔壁的產品經理、運營、技術……也經常跑來幫忙站一站臺子。
但是作為一個「用戶體驗」領域的博主,我一直懷疑這個詞是不是被吹過頭了。
雖然頂著大廠設計師、人機交互海歸、行業協會專家等標簽,我在跟很多互聯網企業家/創業者/管理者交流的時候,感覺他們其實并沒有多重視「用戶體驗」。
國內有幾家公司真的往「用戶體驗」投入的?
不往大了說,就看基本的:
- 設計師薪資多少?
- 有沒有合作的咨詢公司/專家顧問?
- 做過用戶訪談、測試等用研嗎?
- ……
大部分公司都是嘴上看重用戶體驗,身體力行的卻太少。
這里澄清一下,絕不是說體驗設計崗位難就業,現在依舊很缺有經驗有能力的人才(我幫朋友發的 UX/交互招聘長期招不到人)。
而是說,公司對「用戶體驗」的重視有限,至少國內外差距挺大的。
我以前也很難理解,為什么「用戶體驗」說起來這么好聽的東西,為啥就不被重視呢?
我最近做企業顧問,一連做了好幾款產品的用戶研究后,我終于看明白了點意思:
我發現一個公司里面,設計師通常是對自家產品體驗最沒信心的,張口就能列出一籮筐的問題,例如:
- 風格太老舊
- 界面布局密密麻麻
- 文本框沒有自動獲取焦點
- ……
但是真正做用戶測試、訪談,以及查看用戶評論的時候,我發現設計師口里的這些問題,用戶統統都發現不了!
不但如此,一個在設計師看來很一般的產品,也經常能得到用戶的稱贊:
- “這個挺好用的啊”
- “比我之前用過的方便多了”
- “我想要的功能都有,用起來還挺簡單的”
- ……
因為應用市場里,絕大多數 APP 都是小公司甚至個人開發者做的,任何一個有點規模的公司,隨便請點設計師,都很容易把同行比下去。
例如搜一下「記賬」,就能找到這么多不止:
只要不跟大廠競爭(別做電商、交友、打車…這些領域),找一個小眾點的領域把用戶體驗做到 TOP 一點也不難!
這么看來,「用戶體驗」雖然重要,但完全不是公司發展的壁壘,自然也犯不著多重視。
但是真的那么簡單嗎?
當我把用戶研究繼續做下去,在分析數據的時候,卻發現:
用戶嘴上都說“沒有問題”,只能說明他們沒用發現問題,但實際上踩的坑一個都沒少!
我隨便舉幾個用戶體驗上「踩坑」的例子:
- 一個必須充會員才能完整使用的產品,整個界面找不到明顯的付費/購買入口
- 一個商品詳情頁,翻了兩屏才看到商品名稱,翻了三屏才看購買按鈕
- 一款工具類產品的官網,首頁沒一個用戶能看懂亮點功能描述
- ……
上面這幾個例子,都不是我瞎編的,而是測試的產品真的存在類似問題。
關鍵是,而且很多用戶在歷經這些問題過后,還能給出“體驗不錯”的評價!
很多用戶體驗問題,用戶經歷后并不會覺得是問題,甚至以為是自己疏忽。
然而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后果,并不會因為用戶不在意而減少:
- 找不到付費/購買入口,轉化率就下降了
- 商品詳情頁看起來太麻煩,下次就不來了
- 官網介紹沒看懂,試用按鈕的點擊率就下降了
- ……
用戶用嘴稱贊的同時,卻還是選擇用腳投票走人。
也許產品整體上跟同行相比已經不錯,但是因為用戶體驗不佳,所造成的損失依舊存在。
當我將這些發現整理出來,并告知企業管理者后,通常都能得到很好的反饋,甚至有些人第一次發現原來「用戶體驗」這么有用。
看來,價值還是夠的。
我個人覺得,用戶體驗不是被吹過頭,而是沒吹對地方。
國外資深專家都在講研究方法、解決問題、衡量指標;而國內很多人講到用戶體驗是還是情懷、創意和趣味……
一個本可以披荊斬棘的利器,卻被當作展覽用的陳列品,我反而是覺得有點可惜。
不過,整個行業確實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也許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體驗進階」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熱評 二維碼恐懼癥